歡迎您的造訪,您可以在此訂閱文章或發表評論,將您的寶貴意見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更歡迎您撥冗瀏覽下列網站:
官方網站:http://www.TaiwanMingAi.com/
機關批發:http://www.xoworld.biz/
生活美學:http://24h.pchome.com.tw/store/DEAE5T
居家修繕:http://24h.pchome.com.tw/store/DEACEL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闔眼看世界,用心去體會

  敏愛手工藝協會從一開始籌備設立的定位,就很確定不是社會福利屬性,原因很簡單:「業務發展重疊」如此而已。

  甚麼叫作「業務發展重疊」呢?這說來就很花時間了,但若以一句簡單的話來表示,那就是:「社會福利業務不是我們的專業,所以不往這個角度規劃,即使目的一樣亦然!」

  講到這裡,可能更加地讓人有看沒有懂,既然專業領域不同,又不往社福角度規劃,那為何目的會一樣呢?

  愛看Discovery頻道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幾乎都遵循著一定的生存法則:老的照顧小的。但是卻很罕見小的照顧老的,更別提陌生的照顧陌生的,我們不是生物學家,實在搞不懂自然界為何會這樣,因此先姑且暫略;但是回頭看我們自己人類社會,卻發現好像跟其他生物有很大的不同,不僅老的得照顧小的,小的得孝順老的,連陌生人之間也會互相關照,這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在很粗糙的定義下,社會福利就是一種照顧行為,這是針對有能力者與沒能力者之間物質擁有權力移轉的一個機制,目的當然有很多種,外包裝口號更是一籮筐,在此就不贅述,但是再怎麼變形,其本質還是一種施與受的概念,所以一般來說一方會有增益,而另一方則會減損,在二造都心甘情願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受關懷者,與統稱為大善人的分辨。

  施與受講起來,通常都會以物質數字來做量化呈現,比如說金錢,或等值有價物質,但這一定是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對價嗎?其實倒也未必,譬如說當天災人禍降臨時,老天爺哪裡會管你窮人被水淹,富人就一定悠哉無事?所以富人有時候也會大難臨頭而需要扮演受的角色,反過頭是窮人在向富人伸出援手,因此,僅由貧富差異來看施與受是不周延的想法。

  好,不談物質條件,那用腦袋瓜的聰明智慧來分辨好了。聰明的人要協助魯鈍的人,所以聰明人就是施的角色,而傻瓜笨蛋就一輩子當受者吧!其實,稍有社會經驗的人就會發現這種講法更加怪異,因為就目前已知的人類文明中,還沒有看過有誰能夠有足夠的生命,去把全世界各種專業知識都集中到一個腦袋瓜裡,也因此,聰明的人頂都就只是比笨蛋多會了一些東西罷了,會多少與會到何種程度間的差別有多大,其實也不是很重要,重點是每一個人一定有很多專業知識是不懂的,所以說,如果以會多懂多少來判定一個人的聰明或笨蛋程度,那其實每一個人都很聰明,同樣的每一個人也都是笨蛋。

  因此,貧與富、天才與白癡、四肢健全與肢體障礙、等,都不能成為判別一個人是否能夠獨立自主生活的唯一標準,也不能成為施與受的衡量要件,而是應該回歸到最簡單的物理原則:「物質不滅定律」裡去思考,也就是「供給與需求的平衡」角度上來想事情。

  有付出就應該要有收獲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倒過來講,想要有收獲就應該要有付出就成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在正常的狀態下,每一種生物都能夠產出一些東西,來讓生命得以延續,否則就沒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即使是細菌甚或寄生蟲等,都還有其應得之「社會地位」(刺激用途),所以當一個人無法繼續提供生產力時,除了短期的急難救助以便度過難關外,就長遠角度來說,還是應該想辦法讓這個人恢復其社會資源供應商的角度來思考,即使這個人所能提供的供給相當有限或相當特殊也都沒有關係,也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才會產生前述所謂貧與富、天才與白癡、四肢健全與肢體障礙、等不能成為施受間考量要件的原因,因為真正的核心重點,其實只是在於「一個人到底能不能提供資源或服務,以便交換其生存所需的必要物質」。

  在扣除完全無法提供勞務或服務的少數人之後,其實絕大多數的弱勢族群並非只能靠補助過日子,而是在某些連續性不利內在外在因素之衝擊下,所產生的短期窘迫匱乏,在短期紓困作為中,現今社會早已具備多元管道讓這些生命得以存活以便讓他們稍事喘息,但就長遠來說,重新取得有利於整體社會發展之技能與專業,讓這些弱勢族群重回社會整體運轉環節裡,繼續提供其應有或特有的勞務或服務,才是讓這些弱勢族群走出陰霾的根本之道,而非只是拿取現金,過一天算一天最後逼得只能跳樓或燒炭自殺來得有意義。

  天生我材必有用絕非一句口號,而是需要眾人集體思考的行動綱領,若是說書讀得多的人可以當教授,長相甜美的人可以當櫃台接待,那麼對於既不會讀書、長相又很抱歉的人而言,豈不都該去自殺?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希特勒,當然行不通!也因此,讓一個人持續增進第二、第三、甚至更多專長(多職能),就某些角度來講,將可避免再度陷入生活困頓的不利境地,而在重新建構這些新技能的過程中,學習者與教學者的「態度」,才是整個頹勢是否能翻轉的要件,由其是「正面思維」與「負面思維」間的拉扯糾葛,因為行動是由思考所指揮,當思維方式與方向產生瑕疵,行動能力必將受到直接影響。

  敏愛協會是非營利組織,特以弱勢族群技能學習與發展作為主要軸線,因此,當更多的弱勢族群能夠依循前述原則與方向獲致獨特專長後,其社經地位亦必然能逐漸改善,也就是說達到社福屬性的目的,因此敏愛協會將自己協會本身也當成是一個人的角度作為出發,不募款、不要求補助,盡量從簡入繁,自邇行遠,接受政府委託辦理失業者職業訓練,訓練過程中著重於思維態度之轉換與強化,佐以適當的之技能提升改善,並於訓後妥善安排工作機會或協助創業,甚至提供必要的工作機會在庇護工場裡,讓結訓學員逐步重回主流社會脈動中,而庇護工場之運作與營收,則完全和協會分離,專人負責且專款專用,該辦理的手續照辦,該繳納的稅金照繳,以作為結訓學員的臨時「轉運站」(轉換命運頹勢),透過重新設計的生產作業流程,激盪獨特創意且具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讓每一位失業者都能從最基本的雙手作業重新出發,一路向更高的層次領域邁進,這就是以最少資源來作最大報酬的新思維與新作法,過去未有人提出,亦無成功案例可循,但現在由敏愛協會主動提出,並遵此原則努力向前走。

  希望各界持續給我們批評與指導,若您贊同,請和我們一同往前衝,甚至引領我們加快腳步向前邁進,因為在現今社會中有太多的弱勢族群需要協助,絕大多數的人不想繼續向人伸手要錢,他們期盼的是一個解決方案,是生命的尊嚴,而非僅是金錢。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除了感恩,還是要感恩

  昨天是8月31日,也是從去年(86年11月)籌備成立本會至今,第一次正式向外界揭露本會發展願景與營運軸線的一個小型活動,承蒙楊梅麥當勞餐廳的熱心鼎助,以及各級長官親臨指導,讓這個成果發表會得以順利落幕,在此要先說聲謝謝,對於我們所認識與不認識的好朋友們,致上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意。

  人與事這二字,永遠都是團隊發展過程中最需要被高度關注的議題,任何一件醞釀大力宣揚與推動的事情,若是不考量到社會或國際脈動氛圍,必然得不到認同與喝采,也將無法持續保持競爭優勢,而與此相關連的配套措施,譬如:管、銷、人、發、財、環、等作業程序,也必然無法順暢執行,而終究要以失敗作收,就好比當前已知的環保節能議題,或是弱勢族群庇護性工場營運瓶頸議題等,如果還是以傳統思維來串穿思考脈絡,想要不失敗都很難。

  而人,則是所有事務推動的首要基礎,人的素質不良,就幾乎可以確定未來發展的前景會變成怎樣,人有聰穎魯鈍之差異,人有勤奮怠惰之性格,人有正面消極之區別,凡此總總,都是團隊領航員必然要面對的挑戰,而且不是會不會遇到,而是何時會遇到的問題,因此在一開始的設計規劃,就不可以用一派天真浪漫的鴕鳥心態來欺騙自己,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相反的,從草創初期就認定將會遇到各種最嚴厲與苛刻的困境,並且直接面對這些困難點尋找解決之道,預作沙盤推演與因應對策,才不會臨到陣前慌了手腳,以致一敗塗地,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認清所有人性黑暗面的威脅,並針對可能的弊病做好預防控管機制,而後在操作過程裡,主動積極去發掘所有的人性光明面,尋覓每一位工作同仁的優勢點,並將其盡情發揮,如此才能稱得上是良好的經營管理。

  透過靜心沉澱的自我探索,以及團隊成員的集思廣益,常常能獲得意想不到的豐沛創意,並且終能研擬出完善的標準作業流程,若是能再整合適當的外部資源,發展將會遠超過預期,這些都不是如何作的問題,而是起心動念當下的方向抉擇問題,因為善念永遠能戰勝邪惡,這一點思維必須放置在最深沉的根本原則位置,就比較不會被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誘惑給牽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