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造訪,您可以在此訂閱文章或發表評論,將您的寶貴意見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更歡迎您撥冗瀏覽下列網站:
官方網站:http://www.TaiwanMingAi.com/
機關批發:http://www.xoworld.biz/
生活美學:http://24h.pchome.com.tw/store/DEAE5T
居家修繕:http://24h.pchome.com.tw/store/DEACEL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關於本會公開課程

  對於師資班的疑問,其實是因為長久以來許多人對於師資班的定義幾乎已經定型:「幾件作品?教多少技法?買多少材料?」等,也正因如此,本會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也都是前面那幾句話,而這也讓本會負責師資班教學的主任講師們相當困擾,所以也利用這個機會再向大家說明清楚本會師資班有哪些概念上與執行上的相異處。

  先講「匠」這個字。

  一個技藝了得的工匠,不論是在材料製備、前置處理、製作過程、瑕疵彌補、工藝水準以及週邊配套等功夫上,都能達到令絕大多數人滿意的水平,而這些所謂的功夫包含了軟硬二種,簡單來說就是常識、知識、經驗的軟功夫,以及手腦高度和諧的硬功夫,在雙方面都恰如其分地運行下所產生出的高級表現。

  是故,「匠」可以由「自學」而來,不假外求,而且大多數是由興趣所支撐,經過長期的日積月累,逐漸成為箇中翹楚;然而更多的情況,「匠」也會是從後天培養而來,也就是說即使本身從未擁有過類似的技能,但透過一定程度的指導與自我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後,仍然可以達到一定的水準。以上所言就是最常見的情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專業領域中,的確還是需要一點所謂的「天分」,這是不爭的事實,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再來說一下「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句話耳熟能詳,大家都聽過。然而在仔細研究這八個字之後,我們相信很多人應該會產生一點不一樣的感覺:「師好像跟匠不太一樣?!」所以說重點來了:

  「師跟匠到底哪裡不一樣?」

  用最粗糙最簡單的分判來說:「師是作知識傳承動作,而匠是作產品生產動作。」若是要講得文雅一些的話:「師者幫助學生開啟了一扇又一扇的智慧之門,巧匠則為這個世間留下一件又一件流傳千古的佳作。」

  所以說,才藝班是訓練學生如何有效運用各種原料與工具的特性,訓練手腦高度協調地製做出精美的作品,並持續努力將作品品質提升到精品之臻境,原理原則講得不多,幾乎都是實作練習,因此才藝班計算的是做了多少作品,操作過多少原料與工具,以及熟悉了各式各樣的特殊技法,以便為日後的精品製作打好基礎;才藝班的學習過程中會斤斤計較所有原物料以及工時的消耗,因為如果不如此要求的話,一旦學生養成不知節省的壞習慣之後,勢必將會害慘了這位學員。

  但師資班就很不一樣了。師資班是訓練學生學習各種原料與工具的運作原理與原則,了解在各式各樣的技法中有何細微的差異,對於普及品與精品的層次落差關係能有精準的判斷,並在面對各路形形色色的學生前,所有必須或可能突發的教學前中後準備工夫都了然於胸且純熟運用,再加上成本報價技巧、市場行銷手腕、研發創新原則、創意思維建構、教學綱要與課程編纂、等,都和才藝班的內容大相逕庭。也因此,師資班不太限制學生消耗掉多少原物料,也不太在乎學生領用了多少坏體,反而師資班在乎的是學生在上課時是否敢於一再主動挑戰老師的講法,師資班在乎的是學生是否願意多作一些作業、在學習過程中搞砸了多少實驗、無意間的成功步驟是否能持續重複呈現、在課堂上聽完老師講的方法後,卻完全不按照指示胡搞瞎搞,最後在疲累之餘勉強用一下老師的建議,而終於能獲得完整的失敗與成功經驗、等,這種學生,才是我們最引頸企盼的師資班學生,其他皆非,目前出現過沒有?報告:「沒有!」

  綜此,才藝班對於各項作品的工藝水準要求肯定不低,否則學員很難拿到結訓證書;而師資班對於各種原理與結構必須深植腦海,信手拈出,否則學員想要順利拿到結訓證書也是很難,簡單來說,才藝班的學員若是做不出精品,跟師資班的學員對於各種必要專業知識都講不出正確的道理,也不會示範的話,這二種情況下都別想順利如期結訓(至少以目前所制訂的標準來看是想都別想)。

  「匠」可以為「師」?或「師」可以為「匠」嗎?

  當然可以,但也不見得:「因為二者的作業內容及目的很不一樣!」

  有很多人跟我們說還是有很多「匠」也很會「教」,也有很多「師」做的「作品很棒」...!是的,沒有錯,仔細想一下,在我們身邊這種人還真是不少,因此我們賦予了他一個尊稱:「大師(Master)。」目前本會尚未發現,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找到。

  但,這仍然還是兩回事。

  癥結重點是這位「匠」已經將他的「教學技能升級」了,而那位「師」也提升了他「製作能力達到臻境」,並且剛剛好這個「匠」和「師」都是同一人。

  所以說,「匠」與「師」是不是同一個人並非重點,重點是在於我們要先搞清楚這二者間很明顯的本質差異,而且唯有在真的弄清楚了之後,才能針對自身條件及需求,要求本會給予適當的協助,並對個人的未來產生正向的助益,否則師生之間必將產生許多認知落差,最終不歡而散,而這些不愉快,其實在尚未發生前都應該能被避免掉的。

  言詞與概念要表達清楚著實不易,若是大家仍有疑問,歡迎直接致電本會詢問,感謝。

關於本會網站內容

  許多網友及客戶經常詢問本會網站中為何較少見到作品相片之問題,在此一併答覆如下:

  單憑網頁上之相片並無法完整呈現本會作品之品質,絕大多數作品都必須親自觸摸過,才能分辨出品質與工法之差異,因此為避免誤導愛好者對於精品品質之認知,故摒絕無法完整呈現本會作品品質之表現方式,而網頁相片剛好就是前述必須被排除的項目之一。

  雖然作品與精品只差一個字,但製作過程卻可能差到數十倍甚或千萬倍之譜,而成本結構當然也就等比例產生巨幅差異,原因僅在於「瑕疵程度」而已。

  瑕疵最簡單的判斷依據,就是整個作品的裡裡外外是否會讓人產生不悅的情緒反應,原本該做到的,或是原本該表現到的卻沒有處理好,比如說本來應該是屬於近距離的表現,卻作成了遠距離效果等,這些都可以歸類到瑕疵;而另一種瑕疵則比較灰色,有時很難論斷,比如說色感調和、構圖成像、五官感受等,此時通常需要作者從旁加以說明,將此灰色地帶的理據給它說明白講清楚,但是最後仍然得獲得觀賞者的理解與認同,否則即使不構成瑕疵,但仍然會被歸類到孤芳自賞的純粹小眾藝術,因此在當代的市場性也就同時降低了許多。

  以BALLY的皮鞋作為例子好了。BALLY皮鞋最便宜的大概一雙都要15,000元起跳,在大賣場裡外觀類似的皮鞋一雙卻可以低到299元,二者價格相差50倍,若是將商標遮掉放在攝影台上拍照,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分辨不出來,但是如果當您親手摸過、腳上穿過之後,您才能體會到在這二雙皮鞋上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而若是再加上購買過程中的感受經驗,以及售後服務的細緻程度等差別後,「作品與精品有何不同?」的答案就心知肚明,無須再多作贅述。

  以上即是本會認為網站相片的登載,對於本會所製作生產的各種作品並無顯著幫助的理由,因此此政策仍就會持續維持,請各界先進明鑑。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客戶服務的最高境界

  在敏愛師資班訓練的學科課程中,有一堂課是「創意發想」,其中有一篇是講述我們對於客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到底要放在何種位階角度來衡量取捨的問題,整篇僅有簡單的十七個字:

  讓客戶「驚奇、驚喜」,而不要讓客戶「驚怕、驚嚇」。

  這是本會秘書長以前任職公司的老闆,對於同仁以及學生們(該公司老闆亦兼任北部某大學設計系老師)的諄諄教誨,要一口氣說完這十七個字,很快、也很簡單,但要真的能夠打從心裡認同,並且身體力行,那可就不是一般人做得來了。

  可是,就在上星期,我們收到了一家新的供應商寄來的樣品,這才發現到台灣人真的還是有很可愛,兼很可敬的「武林高手」啊。


  看得出來上面那張照片中想表達的意思嗎?

  乍看之下似乎不過就是一堆空瓶子嘛!有啥了不起?

  是的,的確是一堆擺滿了桌面的空瓶子,總共將近六十支,每一支都不一樣,而且照片外沒照到的地方還有一堆氣泡袋,光是從紙箱中拿出來再把氣泡袋逐一拆開,就花了十來分鐘才完全拆完擺到桌上,每一個氣泡袋都貼了至少二條膠帶,而且包得很緊,袋中沒有空隙,因此也就不會磨擦造成瓶身表面磨損,拿出來的時候還不是很好拿,因為箱中堆疊得幾乎沒有一絲間隙,雖然每一支瓶罐大小都不一樣,但卻讓我們覺得很奇怪,為何總能剛剛好幾乎就像是七巧板一般,讓整體包裝材積縮至最小,卻又不至於造成瓶身受傷(其中還有玻璃的哦),這讓我們在拆的過程中,一直想破腦袋在研究當初包裝裝箱的人是如何辦到的?

  之所以會有這些樣品瓶罐,是因為先前我們在台北參展時,秘書長順便逛了一下展場,剛巧看到了某一參展攤位裡有一支很漂亮的罐子,於是留下了名片與需求資料,請該公司的業務單位於展覽結束後,幫忙寄那支很漂亮的罐子三色各二支(總共六支),然後將樣品費用帳單隨附在包裹中寄來,全部就只有這樣短短不到五分鐘的交談詢問,接下來就是大家所看到的上面那張照片:

  「驚奇、驚喜」的感動,而且還分文不收,這才更讓人打從心中覺得「驚訝」。

  因此,就產生了幾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

  客戶服務的底線到底該如何界定?是不是只要符合客戶要求就算滿分?還是要超越客戶原本的期待才算數?

  客戶服務到底該從何時開始?銀貨兩訖之後開始嗎?還是從業務接洽的初期就開始提供服務,而且不論最終是否締約成交?

  客戶服務的質量是否需要和預估業績額度成比例關係?散戶、中實戶、大戶或超級VIP之間是否存在待遇上的差異?還是說維持一貫政策不分大小,皆能提供等質服務?

  所有的團隊成員對於提供高品質服務的耐心能維持多久?是一以貫之始終如一?還是看當時的心情來決定?

  以上這些提問,其實答案都很簡單,大家應該都能立即回答出來,但如果想要能夠長期持續下去,並且依舊維持一致的水準,我們認為就只剩下「將心比心」才有辦法解決了。

  敏愛的客戶服務政策與相關管理程序說來其實挺複雜的,但是也很簡單,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吧!每當客戶提出各種奇怪要求或質疑時,我們都會先問問自己,如果角色對換一下,我們為何會提出這些奇怪的理由來要求敏愛?而通常經由這樣的反思,絕大多數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但是這樣還不夠!」秘書長經常這麼說。

  「如果在推出新產品或服務之前,就能夠先站在客戶的立場來思考所有可能會產生的問題或疑慮,並且提供相關的解決措施,那麼何必要讓客戶發電子郵件,甚至氣急敗壞地打電話來抱怨呢?」

  「客戶也和我們一樣很忙的,誰會無聊到一天到晚沒事吃飽撐到打電話來罵人啊?」

  「更何況,誰喜歡罵人啊?」

  是的,敏愛一直期盼能夠建構一種優質的團隊文化,也一直努力改善各種已知或未知的瑕疵,更堅信唯有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才是團隊整體存活之關鍵,絕非價格、廣宣或是人際關係的牽拖。

  當然,我們很清楚敏愛做得還不夠好,甚至可以說離目標理想還差得很遠很遠,因此,除了繼續自我砥礪督促之外,更需要大家的監督與建言,讓我們的客戶們逐漸遠離「驚怕、驚嚇」,持續朝向「驚奇、驚喜」的坦途前行。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廉價的背後

  適逢此經濟衰退的時刻,許多人在想事情的優先順序,幾乎都快要變成「價格先決」的模式了,無論遇到何種情況,首先映入腦海中的畫面,大多轉變為「有更便宜的嗎?」、「是否多比較看看?」、「再考慮考慮吧?」、等等。
 
  的確,當口袋中可被支配的銀兩變少時,身上的膽子也同步變小了許多;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愈大時,下達決心的時間也等比例地相對拉長,而對於長久以來所積累憧憬的理想與堅持,更是伴隨著外在環境變數的持續擴大,逐漸悄悄地移動到夜深人靜的睡夢中去實現,這些都是各式物種與生俱來的趨吉避凶自然律令,我們可以簡單地視其為直接反射動作,不用擔心。
 
  但,不道德的事件卻不曾因為景氣循環而稍有停歇,反而更加劇烈地加溫生成,從遠到國防外交的國家大事,一直細縮到您我周遭的財米油鹽,盡皆無一倖免,而對於一般來說無力與大鯨魚搏鬥的升斗小民而言,日子可真是愈來愈悶,當我手邊翻看著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及唯物主義哲學中講述的物質不滅,可真是要懷疑這些個理論基礎是否真能用於當前的台灣社會:「我付出較少的資源,因此我獲得較少的回饋?」、「我若是不接受某些不平對待,這些原本不公平的對待就會積極改善?」但真的是這樣簡單容易嗎?似乎並不盡然。
 
  前一陣子為了一些活動到高雄出差,應朋友的推薦,於活動結束後投宿朋友親戚所投資的所謂「平價旅館」中,於是乎,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二位大人加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小孩,房價優惠打折後為980元,但進入房間後卻發現僅是一張雙人床,於是匆匆回到一樓櫃檯詢位是否還有較大的房間可以更換,經另外加價780元之後(合計為1,760元,大約等於其他一般的汽車旅館房價,其時也平價不到哪裡去),但終於有了二張雙人床,也因此稍稍放下了心,想說總算可以有一夜好眠,誰知,好戲正要開始…。
 
  提著簡便行李進入房間後,因為疲憊至極,故未詳查房間狀態,就直接進入浴室盥洗,而就在洗好澡精神恢復些許之後,才發現到這個價值1,760元/每晚的所謂平價旅店,竟然出現了許多教人匪夷所思的離奇現象,分別在下方逐項分享給大家:
 
  浴室化妝鏡上有一支「假睫毛!」而我很肯定那不是我個人或是我家人的。
 
 
  水龍頭電鍍已嚴重磨損就算了,反正是平價,但是基座上的汙垢是否太厚了一點?不知道多久沒有刷洗了?
 
 
  這是一台「沒有水的飲水機」,下方則是一台找不到電源開關,因此而不會冷的「觀賞用冰箱」。
 
  空空如也的衣櫥中,遍尋不著備用的被子或毛毯。
 
 
  牆壁上斑駁的破洞,不知道裡面是否藏有「魔神仔」?
 
 
 
  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想說讓陽光透一些進來,感受一下南台灣的晨光時間,於是就打開了氣窗,結果真是後悔死了,早知道還是就別開了吧。
 
 
  好吧,既然都打開來了,乾脆趁著光線夠亮,就仔細把房間瞧個究竟也好,第一個地方當然就是床邊牆壁上的靠墊。阿哈,果然出現脫落的模樣。
 
 
 
  甚至於連靠墊上方的壁毯都脫落,真不知道這間房間有多久沒有整修過了。
 
 
  下方照片則是床頭的軟墊,也是一樣脫落下來,真是…!
 
 
  床頭的電話顯示的時間,停留在2005年,哇,我們回到過去了。
 
 
  這是牆壁上的汙漬,其實後來仔細瞧了一下,房間中所有的牆壁都是這樣,不知道有多久沒有清潔了?
 
 
  這是二張床中間的控制面板,只有靠左邊的電燈開關有二個有作用,冷氣則是全開或全關,另外二段風量沒作用,而其它的開關則是僅供欣賞。
 
 
  剛開始的確覺得生氣,為什麼要花錢找罪受?但是到了後來氣就慢慢消了,反而覺得這家旅館的老闆很可憐,因為他即將要失去很多很多的客人,就因為前面所說的那些小瑕疵沒有做好。
 
  那些瑕疵很難以克服或改善嗎?我想大家都是成年人,歷經許多的社會經驗,答案不言可喻。因此重點可能要擺回為什麼不改善的方向來看。
 
  因為廉價嗎?
 
  沒道理!旅館中的設備完善可用,以及清潔與保修是首要的基礎工作,跟價格無關。
 
  因為客滿嗎?所以才臨時加開尚待整修的房間嗎?
 
  更沒道理!已知有瑕疵的商品怎麼可以開放銷售?即使是客戶要求默許,櫃台人員與房務人員也沒有事先告知顧客可能面臨的狀況。
 
  還是因為內部管理程序出現了嚴重落差嗎?
 
  還是沒道理!一家開門做生意的行號,怎麼可以讓這種顯而易見的瑕疵放任不理?更何況在入住換房時,房務人員與樓面組長都親自到房間中整理過,這所有的內部稽核程序豈不全部失靈?
 
  這是一家近來在南台灣相當出風頭的連鎖平價旅館,大概是有一群人到處去尋找一些經營不善的旅館接手,然後進行整頓與重新出發,但是光憑二次的經驗(先前已住過另一家也是屬於同一家連鎖體系的旅館,在高雄中信飯店隔壁,雖然沒有這次這麼誇張,但也是屬於不及格的放牛班),的確是叫人心灰意冷,連日後想要再試一次的機會都不可能有了,當然若是有朋友提起的話,也會力勸放棄朋友入住該連鎖旅館的念頭。
 
  而這樣的經驗,帶給我們的警惕有二:
 
  顧客的需求與經驗才是王道,而非銷售者或經營管理人員的經驗與好惡,更不會是路邊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
 
  廉價雖然不是壞事,但卻絕對不是萬靈丹。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來提供商品或服務,卻以犧牲客戶服務品質或客戶滿意經驗來綴補其利潤,最終只會讓自己加速進入衰退,加速讓團隊向下沉淪與失敗,也就是星際大戰中耳熟能詳的「黑暗面」,當市場競爭一出現,沒有進行優劣勢分析,逕往壓縮服務品質、犧牲顧客權益、殺價殺到像是世界末日般的不歸路走去,這才是最叫人無法忍受的惡。
 
  若是將手工藝製作當成是個人嗜好,那麼製作手工藝品的各環節中,所有的原物料品質可以慢慢調整,好壞隨人高興,或隨其口袋銀兩多寡而定。
 
  若是將手工藝製作當成是教學活動,那麼部分的原物料品質應該要有相當程度的落差,要有極佳的品項,當然也應該要有極差的品項,而這都是為了教學所需的原因。
 
  而若是將手工藝製作當成是生產線作業,那麼所有的原物料以及工具設備務必要萬中選一,以最好的品質來加速生產進度,因為工作時間才是最大的成本。
 
  誠如我們經常說的,敏愛手工藝協會並非以銷售原物料為主要發展方向,而且從來也不是我們創立這個協會的宗旨與目標。在秘書處所制訂「追求品質提升」與「生產管理效能」的二大要求下,就是目前呈獻在大家面前的這些原物料銷售項目,而這些原物料銷售則是為了奠定日後量產外銷時所作的供應鏈準備,這距離當初所預期的二年籌備提早了約四個月左右,算是運氣不錯。
 
  有些人說敏愛的東西便宜,當然也有人說敏愛的東西貴。說真心話,這二種說法都對,也都有一些不恰當的地方。
 
  說敏愛東西便宜的人,通常都只買一些基礎要用的原料,而就是因為這些原料是屬於基礎應用,所以當然會很便宜,因為這些原料最大的使用者就是我們自己,好像沒聽說過自己要用的東西不緊盯著成本在看的吧。
 
  而說敏愛東西很貴的人也大有人在,這些朋友們通常都不是要拿這些原料來製作產品銷售的,所以對於購入成本的敏感度就會比較高,反而比較不太會看到廉價品背後所潛藏的時間損耗成本、製成品質管控成本,以及製作失敗後的矯正修復成本,因為時間成本不是這些朋友的首要考量。
 
  講了半天,敏愛的東西到底是貴還是便宜啊?
 
  答案是:「也貴也便宜!」
 
  完全是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計算,更要看各人的需求考量,最後則是要看敏愛的總採購量到底達到經濟規模了沒有?敏愛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採購能量,好去跟各供應廠商談判價格?這些才是真正的關鍵因素,因為:
 
  敏愛手工藝協會成立的目的,是要輔導協助弱勢者進行生產手工藝品去銷售的。因此,原物料的成本是生產管理的重點考量,而原料品質的好壞,則是控制工作時間成本的最大變數,若以順序來決定的話,品質必須在購入成本之前,也就是「品質先決」的評估模式,因為最大的獲益者將是敏愛,也就等同於進行手工藝品製作與銷售的弱勢朋友們,這也是為什麼敏愛在原物料的遴選與驗收標準的制定上,會如此謹慎的真正原因。
 
  若以做生意的角度來觀察,競爭或合作絕對事是必然的現象,沒啥稀罕也無須大驚小怪。
 
  但如果競爭是基於仿冒、惡意攻擊、不遵守商業倫理規範、等,那就已經不能叫作是競爭,而是要改稱之為「戰爭」了。競爭是良善的舉措,但戰爭則是萬惡之首。敏愛歡迎大家一起來競爭,因為惟有透過競爭,才能讓自己更加堅強。
 
  可是敏愛痛恨戰爭,因為若是要走到戰爭一途才能解決問題的話,那敏愛乾脆就收掉不要繼續發展比較好,反正弱勢朋友本來就不太能跟好手好腳的普通人在戰場上公平競爭,與其到後面被不公平的小動作殲滅,何不現在就認清人性的卑劣面,改做其它打算比較快。
 
  敏愛手工藝協會發展至今僅一年有餘,以目前的進度來看,僅能稱得上符合預期的進度而已。在一個堅持不以政府補助款以及社會捐款,來作為推動底層社會福利的人民團體而言,我們自認做得還算差強人意,當然也相當感激這一路走來所有親朋好友及網路上素未謀面的顧客們的信任與支持。
 
  以這一篇文章的標題:「廉價的背後」來作結語,是我們要誠摯地拜託各界賢達先進支持:「物美價廉的美德」。因為物美價廉絕對是一件好事,也是我們大家一直在追求的境界,雖然很難,但是我們陸陸續續一直有在完成目標任務,而且速度愈來愈快,說不定還不到2011年就能夠完成當初所勾勒的美好願景。
 
  也就在同一個時間裡,我們也深刻領悟到廉價不代表有白吃的午餐,反而更多的時候還會變得更加昂貴與不便,而這也是當我們深入探究與分析各項數據之後所得到的寶貴經驗(或稱歷經了許多慘痛教訓吧),我們願意與大家共同分享與切磋,以善盡協會本質上應盡之社會責任。
 
  同樣地,也請留一條小路給敏愛走下去,並支持我們2010年準備啟動的「聯合庇護工場產品外銷計畫」。
 
  也就是說,如果是源自於敏愛的智慧財產,當然歡迎大家使用(我們一直認為敏愛是社會公器之一,歡迎大家來取用資源),但請註明出處,如此而已。
 
  敏愛有很多獨特的原物料是與供應廠商共享智慧財產權的,請各界大德別再打擾我們的供應商吧,這會讓他們鎮日疲於應付還兼可能觸法的風險。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各式各樣具備相當專業能力的工廠散落各縣市,回想敏愛當初能從零開始,我們相信每一個人也都可以。
 
  敏愛的教育訓練,是遵循ISO10015以及TTQS所要求的規範框架,相關文件則是依循ISO9001以及台灣大專校院的標準格式,請各界先進能在深入了解前述四種規範內容與要求,以及敏愛本身特殊之社會責任之後,來對我們提出批評與指導,我們敞開雙手歡迎並虛心受教。
 
  最後,還是要感謝我們無法一一羅列的好朋友與客戶們,若沒有大家的支持與鼓勵,若是沒有各種良性的競爭與互動,敏愛早應在今年過年時就銷聲匿跡。幸好我們堅持住了,也幸好我們領悟到廉價背後的真相:「昂貴!」
 
  本文撰寫時適逢協會成立滿一週年,一轉眼又三個多月過去,總算完成定稿。心中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性格決定命運?

人類與其他物種相比較,單就文明為何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群體生活」過得相當有邏輯性,身處科技發達的現代化社會,「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也早已成為生存與生活的必要條件,也正是因為這種發展特性使然,便形成了所謂「交」的基礎需求。

「人類社會文明」脫離不了「交」的重要性:「交人」、「交心」、「交力」!凡指頻率相通無礙,且目標相近之過程行動,大致上都將成為「交」的實質意涵,舉凡:「交往」、「交流」、「交換」以及「交易」等描述雙向平等溝通的情境,其實都是我們每天必須身體力行的作業。

「交」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基礎,那就是「對等關係」或「對價關係」,也因為「交」具備了這種特性,所以才會出現:「利盡交亡」這種令人感到沮喪的人性形容;其實簡單來說,不過就是在說明「利用」與「被利用」之間的「價值」,姑且先不談「利用」與「被利用」間的情願或被迫,真正的重點其實是在「價值」這兩字裏面,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簡單卻又驚悚的十八個字,精準地點出了「價值」的精髓;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當我們不再有任何「價值」的時候,其實和路邊一顆不起眼的石頭相比,也就沒有什麼兩樣了。

而「交」還有一個隱性意指,那就是「時間的承諾或期待」;比如說:「韓信忍胯下之辱」,當初韓信若是不強忍住這等奇恥大辱,來「交換」脫離菜市場的窘境,那麼日後他也就很難成為一位歷史上顯赫有名的戰爭專家地位,受封為大將軍,賞賜領地等等;齊人蒯通若是不向韓信毛遂自薦,「交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見解思維,「交換」成為韓信的師爺,蒯通大概也就如同其他袞袞紅塵俗世中的販夫走卒般沒人知曉。

既然都是「價值」惹的禍,那我們就來思考一下「價值」的力量有多大?!

韓信曾經分別對武涉以及蒯通說過內容差不多,但是方向幾乎相反的話。

韓信對武涉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另外對蒯通說:「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所以當我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樣的事情時,就會發現很有意思的發展;首先是從項羽以及劉邦的角度來看,想要留得住真正的好人才,劉邦僅需要幫韓信刻一顆大將軍印章,分配一些手下部屬給韓信,順便交代一些沒人要做的工作,然後再拿一些好吃好喝好穿的剩餘資源出來送韓信,這樣就可以讓韓信「載人患,懷人憂,死人事」,這種「成本效益比」對劉邦的計算公式來說,實在是相當划算的「有價值」啦!

緊接著再回過頭來,從韓信這邊的角度來看一看,韓信一樣每天都要準時上班,也一樣每天都要在老闆面前碎碎唸以及做粗活,兩相比較起來,所要付出的成本結構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從項羽身上所獲得的回報卻比劉邦差了一大截,韓信當然要選擇「倍楚而歸漢」囉,因為韓信實在是太不爽了嘛!這也同樣是選擇「價值」比較好的一邊站。

既然韓信自認作了比較好的選擇,那又為何會落得滿門抄斬這種悽涼下場呢?

其實先前已經有提到過:「狡兔盡、走狗烹、、、」,韓信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於別人的「價值」正在無量下跌的崩盤方向中,而且到後來即使被軟禁了,連下個棋都還要去贏劉邦,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只能講說韓信應該是罹患「老年癡呆症」,真是給他笨到骨頭裡面去了!而且韓信完全忽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重要心態指標,讓自己暴露在毫無危機意識的情境裡而不自知,而這也是目前現代社會中新生代普遍的問題,沒有價值累積概念,更沒有養兵千日的長遠發展意識。

再來韓信還犯了一個運用經驗法則的謬誤,也就是說韓信將過去的經驗(或價值)直接套入解決目前或是未來問題的指導方針上,而沒有考量到不同時空環境下的主客觀條件已經相去甚遠,卻仍然還繼續沿用著過去的經驗與思維,而沒能想通「時代已經不同了」,即使老朋友「鍾離眛」苦口相勸也是枉然,因此最終招致韓信「功高震主」的耳語攻擊也就不足為奇。同樣的錯誤也分毫不差地發生在韓信對於後代子孫的保護方式上,當所有的跡象都顯示出韓信只想回家自己玩自己的,安安逸逸地過完餘生時,卻沒想到當初「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劉邦會如此在乎韓信那塊貧瘠的楚地,以及韓信身上那股喊水結凍的民間聲望,正如眼中釘肉中刺般意欲除之而後快,這一切的一切,又全都是「價值」所惹的禍。

千古名言所謂:「成敗在於決斷」,但卻鮮少有人去研究或討論:「決斷的基礎如何建立?」

「決斷的基礎」用比喻的話,可以簡單講成是「技術與謀略的靈活交叉運用」,「術」與「略」相比較起來,技術面的東西其實真的是比較好處理,而決定「術」如何執行的「略」卻相當難以培育,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有勇無謀」或「智勇雙全」等,重術卻鄙略,這是韓信失敗的原因之ㄧ。

沒辦法認清「莫問『為什麼』,而要趕緊研究『該如何』」的實務作為,則是韓信失敗的第二個原因,也就是現在大家常說的「危機管理」,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從古至今世事運轉中,沒有道理可講的事情比比皆是,若是說凡事皆要講出個道理黑白或邏輯結構方可交辦執行,人生也就真的是太乏味了點。

「變動型價值判斷能力」無法有效被建立,則是最後惋惜韓信失敗的第三個原因,就如同蕭何所言:「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蕭何看似老是在捐錢,買給小孩子的都是小坪數國民住宅,但是跟韓信相比的話,才會發現蕭何留下給後代子孫的是好多好多條的人命,因為人命無價,所以蕭何留給後人的是「n × ∞ = ∞」,且「n > 0」;而表面上韓信留給子孫好大一片的楚地,到最後卻連一個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散步蹓狗的後代都沒能保住,要這麼大片土地能做啥用?

試自問:「性格真能決定命運?」

自回:「當然可以,三級貧民都能當上總統,所以理所當然應該不是家世背景的因素。」

再自問:「性格為何決定命運?」

再自回:「因為性格會決定價值判斷,完好的性格與有缺損的性格同時對同一件事情在進行抉擇時,將會產生相當不一樣的結局。」

且自問:「性格如何決定命運?」

姑自回:「應該會落在純粹基於經驗法則的運用技巧上,可酌參或可倚侍僅在念轉間,這一念之差必將決定命運走向,亦決定性格的成長或萎縮曲線。」

末自問:「性格何時決定命運?」

終自回:「隨時隨地皆曰可能,故以吾日三省吾身以應之,可保心安,且長治久安。」

職場十字箴言:「上台比實力,下台比美麗!」

潦潦千字,感觸溢表,曝野黔技是也!

物質不滅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進行任何事務前,一定要很清楚的認知何謂「物質不滅」,產品、知識、能力、經驗、財富、地位、等並不會無中生有,都需要用等價的東西去交換回來。


要求一個人持續無條件付出是沒有用的,因為從來就不是這個人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這個人能不能夠持續無條件付出下去的能力問題,即使這個人想要這樣作,也不代表他作得到,完完全全跟願不願意無關,這個物質不滅公式發生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因此包含我,當然也包含您。

經驗知識的陷阱

柏拉圖洞穴理論:
有一群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們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腳都被綁著,因此,他們只能看到洞穴的後壁。

他們的身後是一堵高牆,牆後面有一些人型的生物走過,手中舉著不同形狀的人偶,由於人偶高過牆頭,同時牆與洞穴間還有一把火炬,因此,它們在洞穴的後壁上投射出明明滅滅的影子。

在這種情況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景物就是「影子」。

他們自出生以來,就像這樣坐著,因此,深信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只有這些影子。

此時,如果有一個人掙脫了鎖鍊,爬出洞穴,迎面而來的是亮麗的陽光。強烈的火光照得他睜不開眼睛,人偶的鮮明形狀也使他大感驚訝,因為他過去看到的都只是這些人偶的影子而已。

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外界美麗的景觀,並為自己獲得自由歡欣雀躍,但他想到仍然留在洞裡的人,於是,回到了洞穴,試圖說服其他的穴居人,使他們相信洞壁上的那些影子,只不過是「真實」事物的影子而已。

然而,他們不相信他,並指著洞壁說,除了他們所見的影子外,世間再也沒有其他的事物了。

挑戰與回應
大多數人通常都像是住在洞穴中的人,被既有的感官印象與經驗所封閉,外面的世界長得如何並非他們所能體會或接受,在接觸到新的概念或外部衝擊時,也無法理解其中的關鍵轉折重點,因此,新概念領航員如何透過巧思與教學設計,讓這些人逐漸接受並領會其中差異,將是領航員的第一個挑戰。

第二個挑戰則是:領航員如何明辨所傳遞的觀念或知識是正確的且良善的?且這些觀念或知識要如何確保在傳遞的過程中不被汙染或曲解?其中包含執行過程之深度與廣度,否則一個錯誤的訊息若是被交付,往往比不傳遞還糟。

第三個挑戰則是:領航員如何稽核執行過程所有利益關係人之表現確實符合預期?且確實能將所學所感應用於生活或工作職場中?否則仍然歸責於領航員的失敗,而非他人。

黃金比率
當別人跟我們說了一件超越我們固有領域的事情後,我們多久可以認同他的說法並做出積極回應?同理相証,當我們跟別人說了一些超越他固有領域的事情後,他會有多少時間與空間去思考我們所說的內容?如果這個世界上能夠有說一次就能完成任務的話,那麼推銷員也就失去繼續存在的理由與價值了。

我們必須篤信所謂的10:3:1黃金比率,也就是跟十個人說同樣一件事情,可能會有三個人願意繼續聽我們談下去,最後可能會有一個人與我們繼續互動而產生我們預期的結局,像這種大數法則所需要的前提是要累積很大規模的拜訪量、推廣量、曝光量、,若是還沒有達到或超過這些必要規模前,就告訴自己說沒有產生任何效益或是成果,我們認為這樣都是不夠客觀的思維。

貧窮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預先假設以下幾種狀況以方便說明:
1.現在很窮,但在半年內會讓生活穩定住,一直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天;
2.現在很窮,但在十年內會讓生活穩定住,一直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天;
3.現在很窮,而且會一直窮下去,一直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天。

這三種可能性的意思是說,要嘛貧窮是暫時性的,或是貧窮的時間雖然久了一點,但是晚景還不錯,而最慘就是永遠都無法改善貧窮的狀態,而且這三種狀況都有可能。

再假設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有記憶開始,一直到離開人世大約會活上60~70年,也就是說大約會經歷21915~25567個日子,每天固定都是從早上起床刷牙洗臉開始,整天忙忙碌碌地一直到晚上洗澡後準備睡覺,這樣子叫做一天,而我們的一生必須經歷二萬多次這種循環,不管今天是很辛苦還是很輕鬆,或者今天很快樂還是很難過,都叫作「一天」。

「窮不是一件好事」這叫作廢話,沒有人喜歡自己變得很窮。但是如果在一天當中,除了「窮」的這種鳥事壓得我們自己喘不過氣之外,連帶還把整天的心情都賠進去,變得作什麼事情都好像必須要跟對抗貧窮拉上關係或者畫上等號的話,那這一個二萬多分之一的人生會不會太可惜也太浪費了?

一個人如果從此都會一路窮下去一直到離開人世,那這個人在世兩萬多天的每一天是不是都要愁容滿面,心情低落到不行?

一個人如果只是暫時窮困,等機會來臨時就可以大鵬展翅,那他是否剛好可以利用窮困無聊的時候好好充實一下自己,或是修身養性一番?

一個人如果愈老愈發達,那是不是根本就不必去擔心現在所面臨的貧窮,而應該更積極進取地好好度過每一天,因為如果反而是懷憂喪志的話,是否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

以上三種情況都會有一個正面與負面的結局,正面的結局是:「每天都很珍惜上天的賜予,快快樂樂的根週遭的親朋好友度過每一分鐘每一秒鐘」;而負面的結局則是:「每一天的每分每秒都在自怨自艾,努力在想錢的事情該怎麼解決,而造成人生很長的一段歲月是處於沒有任何值得回味與珍惜的空白時光」。

有錢除了靠運氣外,其實應該是自己曾經付出過多少的努力所換回來的報償,通常一個人要有錢,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他會犧牲掉很多東西才能換回一些金錢或物質上的享受,比方說當任職資格限制為博士或外語能力,想想自己不具備這種資格時,也就不要再抱怨什麼,因為當初的付出就已經比別人少了,別指望能夠贏得過別人。

但是生活卻是可以很有彈性的,一樣叫作牛排,可以是100元一客,也可以是10,000元一客,吃了也都會飽,差在那種質感與慾望的宣洩罷了,當一個人不俱備某些經濟能力,卻硬是想要最頂級的奢華生活,他的每一天當然會過得很痛苦,即使他有這種能力,或者是願意付出這樣的努力,千辛萬苦的去換取這些物質的享受,「穿名牌服飾、開進口大轎車、住豪宅、吃山珍海味、」等,請問這個人的每一天是否真的就比較「充實」或是「圓滿」?是否人生的目的與意義就是這些所謂的「名牌服飾、進口轎車、豪宅、山珍海味、」?當口袋中麥克麥克時,錢愛怎麼花其實無所謂,高興就好;但是如果已經面臨窘境,是否應該未雨綢繆早做規劃與盤算,以備寒冬的到來?

口袋中有錢的時候,生活的方式可以放縱奢華一番,阮囊羞澀時,是否就應該順應環境調整一下步伐與心態,但最重要的重點是:

「一天就是一天,過去了之後就永遠都不會再回頭;人的一生除了錢之外,真的還有好多可以珍惜呵護的,就看這個人的要用哪個位置角度來看待他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要怎麼過,全部都是態度的問題!」

推展專案任務之基礎邏輯

知識管理領域中最困難之所在,不是在於用何種技巧或技術把知識萃取出來,而是:

1.知識擁有人不熟悉如何將自己的知識以適當的方式呈現出來;

2.知識擁有人對於知識管理的概念與方法相對陌生;

3.知識擁有人不見得清楚知道自己擁有了多少豐富且寶貴的知識;

4.知識擁有人不願意釋放或分享知識給其他人。

一般而言,不論是要自己操刀還是別人捉刀,在進行一件任務之前,通常都會把這件事情的輕重緩急、週邊配套、注意事項、品質要求、等羅列清楚了之後才開始動手。

比如說我們想要在牆壁上釘三根釘子以及油漆粉刷,於是我們會想到要事先準備好至少三根釘子、鐵鎚一把、油漆刷至少一支、油漆一筒,而且我們應該會先把釘子釘好了以後再來油漆;而不會說拿好了釘子卻忘了要拿鐵鎚、拿好了釘子與鐵槌卻忘了拿足釘子的數量(甚至預備數量)、有了油漆卻沒拿油漆刷、先刷好了牆壁才來釘釘子、釘完後造成牆上髒污再來補刷油漆、先搞清楚釘子要釘在哪裡、以及油漆要用什麼材質或顏色、等等,雖然這一來一往之間都可能可以完成任務,但是所耗費的時間、精力、金錢、品質、等,卻會相差甚遠。

對於曾經做過這些事情且饒富經驗的人來說,是一件相當簡單的輕鬆任務,但是對於一個從未曾接觸過的人來說,卻將會如同天方夜譚般的神話故事:

「什麼是釘子?什麼是鐵槌?什麼是油漆?什麼是刷子?=這些任務是作什麼用的?」

「為什麼要釘子?為什麼要刷油漆?=這個任務的目的何在?」

「釘子要釘在哪裡?油漆要漆什麼材質或顏色?=任務結構與內容如何安排?」

「釘子要釘幾根?油漆要刷多大片?=任務內容有多少?」

「要用哪種釘子?要用哪種品牌油漆?=任務內容表現手法有幾種?要選哪一種?」

「要如何釘釘子?=完成任務要使用何種技巧?」

「為什麼非得要先釘釘子之後再刷油漆?=完成任務的順序如何安排?」

「釘釘子跟刷油漆有何關聯?=任務與任務之間有何關聯?」

「萬一以後要新增或移除釘子或油漆可不可行?=任務擴充或縮小之彈性空間如何?」

「以後要換釘子或油漆可不可行?=任務內容修改之彈性空間如何?」

「釘子釘歪掉或油漆塗不均勻可不可以?=任務品質瑕疵忍受度如何?」

「什麼情況之下才叫釘歪掉或塗不均勻?=任務品質之允收標準如何?」

「釘釘子及刷油漆要多久才能完成?=完成任務的時程要多久?」

「釘釘子及刷油漆要多少錢才能完成?=完成任務的成本要多少?」

「完成釘釘子及刷油漆後有沒有利益?=任務完成後有沒有利益?」(不見得指錢)、、、、、等等。

如果暫時先不看右邊的任務,而光針對左邊的釘釘子以及刷油漆來觀察,其實在每一件事情要進行之前,我們心中都已經很快速的想過這些問題,即使不是自己親自操作,基本上也會把這些重點跟別人說明清楚,因此當自己或別人完成任務之後,大致上都會符合彼此的預期。

等同釘釘子跟刷油漆的芝麻小事不勝枚舉,如:洗衣服、煮飯、打掃、等,如果這種小事大致都依循這種邏輯層次在腦海中跑過一趟的話,那麼為何專案就不應該比照辦理?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諸多要求,其實也只是不想把釘子釘歪掉,而造成大家的困擾而已。

有沒有經費跟時間去做一些事情,這是一回事;而有沒有盡力把任務做到能夠完成上線,這又是另外一件事;但是這兩件事情都不能跟才華直接百分之百劃上等號,而是跟態度有關。

淺談職場經營管理

在此簡單介紹於職場中經常運用的一些經營管理技巧與經驗:

1.職場文化塑造:
基於顧客關係管理的廣義概念,任何一位除了自己個人以外的部屬、同事、主管,或者是顧客、準客戶,乃至於供應廠商等,首先必須要建立起最起碼且符合社會價值規範的應對進退禮儀與作業流程,讓自身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繫管道暢通無礙且平順合諧,因為經營團隊之所以能夠與同業進行競爭的根本要件,必然是要讓團隊內部能夠團結一心,目標一致;

實務案例:
行銷企劃部門於正式開幕前廣發促銷傳單,卻未知會現場營運值班主管,並因此而造成POS結帳系統未作適當設定及人員教育訓練,以致突然大批湧入之來賓持優惠券消費時無法妥善安排,造成顧客極大抱怨與不滿。

2.危機處理機制:
基於人非聖賢,不可能絕不犯錯之前提,於事前儘可能推想出所有可能發生衝突與矛盾之危機事件,並擬妥因應對策,對於無法預期之危機事件,依其類別或型態指派專職承辦部門或人員作即時反應,續以顧客所見之角度與立場,設立處理原則與程序,將可能產生輿論非議之負面事件,順利轉化為企業持續改善與廣納諫言之正面形象,讓危機事件成為企業營運轉機;

實務案例:
某溫泉會館之戶外木質地板,因連續下雨而造成青苔滋生,顧客因此而跌倒受傷,除立即以事先備妥之急救設備進行初步處理並轉送醫院外,主動於大廳櫃檯及網站發布此訊息,並公告改善時程與結果。

3.彈性平衡的供應管理:
企業正常運轉需繫於供需之平衡,供與需之間若處於相對緊張之狀態時,對正常營運將產生潛在危機,因此從供應商管理、原物料採購、進貨驗收、倉儲堆棧、物料提領、盤點翻堆、瑕疵處分、平衡調撥、新建廢止等,皆須嚴肅且謹慎面對,尤其同一物料需建立兩個以上之供應管道,以防價格波動或供應不及之窘境,並定時考核品質與價格,以作為穩定營運之基礎;

實務案例:
產品研發完成後於市場推廣之結果出乎預期的好,訂單如雪片般傳來,造成業務人員手忙腳亂,全公司陷入緊張,再加上包裝出現印刷瑕疵以致延遲出貨,反而因此造成顧客不耐而退訂,甚至造成顧客對於公司形象的扣分。

4.務實且長久的成本控制:
除顯而易見之表面成本較可方便掌握外,對於隱藏於任一事件背後之龐大隱性成本亦須費心考量,畢竟節流手法亦為企業營運的命脈之一,諸如經營管理類的流程冗長成本、人力資源類的怠忽職守成本、總務類的劣質設備折舊成本、現場操作類的物料損耗成本、行銷企劃類的時機錯失成本、業務推廣類的人脈阻斷成本,及綜合類別的品牌信任質疑成本等,不可不慎;

實務案例:
時薪70元之工讀生實際總成本約為91元/時,亦即1.52元/分,當作業流程中重複出現固定損耗時,每位工讀生每折損一分鐘,全公司40位工讀生每分鐘將虛耗60.8元,當產品毛利訂在25%左右之情況下,等於每分鐘折損243元營業額,一天十小時下來將逼近15萬元。

5.有捨有得的行銷作為:
在高度商業化社會中,不經過適切包裝之商品或服務,將很難走出工廠大門,除非商品或服務能夠寡占市場,否則在與同業競爭之過程裡,採行差異化描述就成為必要之基礎,以年度中各季節、月份、氣候、節慶、話題等作為構思綱要,再以成本效益比例平均擬定行銷目標區,且細目中須審慎斟酌供應反應能力、業務推廣負荷量、瑕疵可能原因與抱怨申訴處理機制;

實務案例:
在四月份部門主管會議中所提出的行銷計畫是針對七月份暑假期間所要使用的,而且必須在四月中旬前完成所有細節討論並且定案實施,而該計畫是在一月份過年前於部門內提出,經過密集討論與規劃,於二月份過年後進行跨部門協調與公司外部的聯繫溝通並完成初稿,並於三月初提出具體構想作為。

6.變形蟲式的業務推廣:
在主軸業務方向不變的前提下,爭取業務的手法幾無固定模式可循,甲客戶的成功經驗不見得能完整套用在乙客戶身上且保證績效一致,因此對於同屬性的業務推廣,除事先建立好固定的推展模式與程序外,亦同時須開放可能變化之細項因素以備彈性運用,雖然可能會因此而產生業績遞延或成本增加的情況,但卻同時可以醞釀更多潛在準客戶之客製化量身訂作需求;

實務案例:
直接向顧客推荐當日、當月或當季促銷商品或服務當然會是必要程序,但若同時依據實際觀察顧客,而適時增加相關加值配套之建議,或是依據顧客反應而調整推薦內容,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後勤支援機制則須事先安排與演練,否則反而容易會產生反效果而招致抱怨,比如說A組合正在促銷,但顧客卻是期待B組合中的某一項內容,但B組合卻尚未促銷,而C組合是全公司利潤最好的商品,且C組合涵蓋A組合與B組合之內容,因此現場人員可以直接以C組合做為推薦訴求,並協助顧客爭取價格優惠等。

7.提供符合預期的服務價值:
夜市裡一客100元牛排與飯店中一客1,000元牛排都能吃得飽,路邊小店一杯35元咖啡與俱樂部裡一杯350元咖啡也都是現磨現煮,在夜市裡若能吃到飯店中的牛排質感,那叫物超所值,反之在俱樂部喝到的咖啡跟在路邊小店一樣的話,保證這位客人下次不會再來,牛排與咖啡的直接成本與邊際成本都很容易計算得出,但週邊附屬的商品或服務價值則須多費思量;

實務案例:
首先須確認商品或服務的實質內涵與價值何在,設身處地去思考顧客千奇百怪的期待心理,並依此作為提供商品或服務時的重要支撐依據,凡與商品或服務重要價值相抵觸者,皆應事先設法排除,如:現場氣氛、應對進退禮儀、服裝儀容等,皆可能成為顧客評價之重要指標。

8.暢通的售前與售後服務管道:
衝動型的消費具備快速下訂之特性,但是當顧客冷靜之後,將會產生許多質疑,故售後服務程序必須妥善接手,否則訂單容易報銷,而理性型的消費則須提供其較多的售前說明服務與激勵下訂技巧,否則在貨比三家之後不見得還輪得到我們自己,在考量商品或服務的特性後,除了必須具備的售前售後服務基礎外,對於自動化饋應機制亦須同時建立,以符合現代化潮流;

實務案例:
誠實為企業永續經營之不二法門,從旁觀者角度來評量自身商品或服務,並主動提供顧客在選擇時的評斷標準,讓事前告知的作業程序永遠優於事後告知,使顧客對於企業建立信任印象,比如說告知顧客有兩種模式,但在特殊狀況下將無法自行選擇,特殊情況依正面表列方式呈現(或負面表列),若顧客仍然感到不滿意,補救的措施如下、等,如此必可降低失敗率。

您的時間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

(轉載,來源不明)

40歲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學讀書升學讀書、、,建立自己基礎。在父母親友、社會價值觀影響及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完成基本教育。

選擇讀書,應該一鼓作氣,在您尚未進入產業時,能讀多高就多高,畢竟不論何時進入產業,您都是社會新鮮人。

可是一旦您已經有工作經驗而又有心進修,當然管道很多,相對的掙扎也更多,因為您不知道以當時的年紀、條件、資歷、、,再去做進修這樣的投資是否值得?如果,您認定一輩子要當上班族,學歷對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否則,時間寶貴,不容許您再走錯路。

20~25歲,要懂得掌握與規劃自己的未來,決定了就是一條無悔的不歸路。

剛得到法律付予您的種種權力,相對的您要盡您的義務並且學習面對責任的承擔,這時候的您,是喜悅、矛盾與痛苦交戰:

「喜悅來自於開始被賦予一些自主權」;

「矛盾來自於與父母割不斷的臍帶關係」;

「痛苦的是開始要嘗試錯誤」!

您要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如升學、就業、感情、、,拿回自己對人生的主控權,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響的去搖擺自己的未來,學會加強人際關係,多認識積極的朋友,十年後這些朋友都將是社會的中堅。

25~30歲,您像一塊海綿,努力吸收也甘心被壓榨,為的只是自我的成長。

這時候的您,應是工作取向的,對於薪資待遇、升遷調職,您應該開始斤斤計較,因為唯有努力付出,相對的您才敢積極爭取,社會新鮮人的動力應該讓您衝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因為沒有經驗,所以不怕挫折;因為資源不多,所以一切盡人事、聽天命。這時候的您:

「領取別人的薪水,學習別人的經驗,付出自己的青春,建構自己的未來」;

「學會累積經驗,接觸機會,良師益友的提攜更是提昇您成長的大利器」!

30~35歲,您要學習判斷機會、掌握機會,不能再有嘗試錯誤的心態。

這時候的您,應是事業取向和家庭取向,工作應該從體力開始轉換為腦力,您應該看到的是願景,而非現況,面對的是寬廣人生,而非侷限於自我一時。

結婚是許多人面臨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抉擇,面對婚姻,很多人以為是一個責任的結束,殊不知正是學習的開始。就像一些剛上市上櫃公司,以為目標達成了,忘了自己的重大責任,並因而忽略了本業經營,反而是一個惡夢的開始。人的本業不就是經營自己的家庭,賺錢的目的不就是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但這可不能成為忽略家人的藉口:

「一個經營不好家庭的人,縱使賺到全世界,他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掌聲」;

「在他人生的這個圓,永遠有一個缺口」;

「家庭應該是您最大的精神支柱、動力來源和堅強後盾」!

時間管理,轉化心境;轉化用頭腦去工作,不要再用身體去工作!

35~40歲,您要享受給人希望、功德無量的格局。

這時候的您,應是企業取向,工作只是一種休閒,更可轉化為對他人的責任,如果您專注於研究,您應該不只窮畢生之力,24小時不眠不休的去做苦力。您應該有成立團隊,帶領一群人做更多研發的雄心壯志,如果您是企業主管,您應該不只停留在汲汲營營、斤斤計較,您應該有能力擔負主導周遭的員工、家人,帶領他們享受更好的生活,格局的大小,會影響您成就的多少;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而非被別人影響的人。不論目前您多風光、多有成就,在您心中是否畫得出十年後的生活?

靜心思考!我們現在所有努力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父母、另一半、小孩、、?工作,不應該等於是人生,更不應該是需要經營一輩子的事。試問健康、財富、自我成長、人際關係和時間自由,什麼是您努力工作的原動力?相信沒有人願意放棄任何一點。而這些正是促使我們前進的原動力。

十年後,您是提早完成?還是提早放棄?是否寧可因夢想而忙碌,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夢想!

「看看週遭有太多優秀甚於自己數倍的朋友,可惜的是終日汲汲營營」;

「投入更多的時間、精神、資源,卻沒有享受到應得的代價」;

「原因無他,努力努錯了方向,找錯機會,拒絕機會而己」!

喬丹打了一輩子的籃球,是很難在棒球場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不要讓忙碌蒙蔽了您的雙眼!再回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您的時間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

「當您一個人成功,您只享受到一個人的快樂」!

「懂得分享與付出,您卻可以享受到許多人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

「週遭的親友因您的成長而提升,不論是精神或物質」!

真正的成功來自於:

「週遭的親友因您的付出獲得改善,給人希望功德無量」!

您可以發揮一己之力,對那些有緣相遇的陌生朋友,伸出您的手:

「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太多人在癡癡等待生命中的貴人,聰明如您:

「何不先從幫助他人開始」?

都是態度的問題

「手工藝品」跟「手工藝精品」差別在哪裡呢?差了一個「精」這個字到底有多大的差異?

其實全部都只是「態度」的問題。

自我期許的態度
當我們準備要去從事一件工作,無論是基於自願或無奈,也不管是基於私人興趣或是生活壓力,其實都存在著一絲微妙的影響因素,那就是:「到底要做到甚麼程度才算滿意?」這裡所說得滿意大多數是指自己對於自己的滿意程度,而非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而且每個人對於滿意的界定標準不同,因此就常常會發生雖然自己已經覺得很用心了,但是仍然遭受到別人的批評或責難,有的時候的確是自我表現欠佳,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當初自己所設定的標準太低所引致,雖然我們並不需要一輩子在他人的要求下過活,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繫,總還是脫離不了人情世故與交際往來,所以說在適當的環節中,把自我要求標準稍做調整與提升,除了降低別人的負面評價外,也是對於自我潛能挑戰的一個好的開端,因此是個態度問題。

面對環境生態惡化的態度
個人的書房要乾淨是簡單的任務,只要自己打理整潔就可以辦到,但這個世界要恢復到「正常功能」的境界,則不是一個人關在書房裡就可以克竟其功的浩大工程。可是如果倒過來想,一個人關在書房中到底能做甚麼事情,好讓這個世界的環境改善,進而防止生態系統繼續惡化呢?其實這個就簡單了,只要我們把手工藝品製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重新加以檢討省思,坯體盡量選用生活或事業廢棄物、塗料膠水使用非有機溶劑性質的成分、降低純粹只能用於觀賞裝飾用途的比例、等,其實就已經是在實踐保護環境的責任,生產與銷售一定會產生某種程度的資源耗損,由其在現今商業社會結構中,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免除掉一些必要性的惡:「適度的包裝」,但除了非用不可的素材外,我們可以用盡心思去選擇恰當的替代品,並為這些非產品主要功能的配套素材規畫好自然反璞路徑,當然也就可以成為一種負責任且環保的有效作為,依據現今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度,只要口袋裡有錢,大概甚麼科技產品都可以買得到,但是當我們逐漸發現到有些東西不見得買得到的時候,才開始回頭說要珍惜與保護,可能都已為時已晚,現在當然都還來得及,但是再拖下去而不處理的話,可能就得準備面臨滅亡的悲慘境界,這裡指的至少是:「陽光、空氣、水」,包括但不限於這三種。

簡樸過生活的態度
欣賞一幅佳作跟享受一頓大餐,都是教人感到幸福的事情,大餐所帶來美好滋味的回憶,亦如同佳作畫面常存於腦海中,偶爾浮現,令人回味無窮。花費數十萬元去買一套國際精品家具,擺放在家中增添氣氛與生活情調,跟自己DIY手工製作布置居家擺設,同樣也能讓我們心情愉悅,二者間的差別,僅在於是否這些外來物品,是否就是我們內心深處所追求的人生活目標,以及我們自行製作的工藝水準,是否能讓自己感到滿意。我們當然可以花費巨資,去採購稀有昂貴的專屬素材原料,是不是自己動手製作當然也就不是重點;而若是從另一種角度來思考,利用現成生活週邊既有的廢棄物或冗材,透過觀察、學習、臨摹、實作等自我挑戰之方式,化腐朽為神奇,將原本即將要拋棄的垃圾,轉化為能夠讓自己滿意,且足堪重新賦予使用價值之器物,這種完成後的高度成就感,可能會比僅僅是花費大把鈔票去採購新品,而無法相提並論的自我成長與滿足。

持續追求改善的態度
「人非聖賢」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但「人非聖賢」並非是指稱「人無法成為聖賢」,這句話只是在說明人一生下的起跑地位通常是一致的,之後透過成長過程的學習與努力,開始發展出和別人不同之能力與專長,也因此,當我們面對從未接觸過的事物,初期的失敗與挫折就成為是必要的過程,若是有人一次就成功,那也僅能視為是巧合或運氣好,或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天資聰穎,但絕非常態現象。所以說,每一個人都將會歷經手工藝品,並逐漸進步到手工藝精品的高階境界,這個過程當然絕非一蹴可幾,所以說,我們自己能否持續檢討缺失,持續改善,發揮刨根究底的好學精神,其實就是決定了我們所製作的手工藝,到底終點站是在普普的手工藝品,還是教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手工藝精品,這二者之間,幾乎都不牽涉天生資質的問題,而都是取決於自我態度定位的問題。

尊重他人權益的態度
基於「誠實是最佳的商業策略」指引下,適當地告知他人其應有之權益與產品優缺點,並確保過程中能夠忠實陳述事實,如此不但不致於造成交易失敗,反而通常會加速促成且布局更多的潛藏商機,這其中並無高深之理論與學說,只是簡單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自我價值反饋而已。我們只要把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事與物,百分之百等同映射到他人身上,並將他人權益與自身權益畫上等號,其實就可以算作是完成交易(廣義的交易,而非僅為買賣)程序,且過程中完全無須口沫橫飛地浮誇灌水,也不必刻意矮化我們自我的格調或價值,交易雙方均處在平等的天秤二端,進行充分的理念溝通與內容理解,並平順完成整個交易。說來真是很簡單,但卻有許多人做不到,大部分原因還是在於我們自己:「因為我們都太冷漠了,自己建構了一道高牆阻絕他人的熱情,而不自知」。

拋開我執,展開雙臂熱情擁抱世界,這一切美好人生的起源,盡皆繫於「態度」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