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造訪,您可以在此訂閱文章或發表評論,將您的寶貴意見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更歡迎您撥冗瀏覽下列網站:
官方網站:http://www.TaiwanMingAi.com/
機關批發:http://www.xoworld.biz/
生活美學:http://24h.pchome.com.tw/store/DEAE5T
居家修繕:http://24h.pchome.com.tw/store/DEACEL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在廣義與狹義間徘徊

近一年來有愈來愈多人問我們幾乎是相同的問題,因此在此一併回覆:




問:台灣敏愛所教的拼貼為什麼和別人都不太一樣?



答:本會所教授的拼貼技巧與觀念,是屬於「廣義拼貼」,而非常見的「狹義拼貼」。



不一樣的原因是因為本會對於蝶古巴特拼貼藝術之定義:「把任何我們喜歡的圖案裁切下來,貼到任何我們想貼的物品上。」



因此拿一般常見的餐巾紙或專用紙來做拼貼,然後再花錢買胚體來製作作品,就成為了「狹義拼貼」的範疇,最常見的就是像信插、面紙盒、板凳、布袋、等。



而將身邊隨手可得的素材,透過自己的巧思構圖布局,再透過因為最終目的不同(防水、耐磨或抗紫外線等不同的目的)而所使用的一般或特定用途黏著劑與塗料等的黏貼及表層保護,再加上應用範圍包羅萬象,從居家到辦公環境中,到處都是我們可以拼貼的胚體,即成為本會課程中所教授的「廣義拼貼」技法。



在「廣義拼貼」的世界裡,最終將能夠把所有手工藝世界裡的媒材與技法通通整合應用,諸如:串珠、黏土、拼布、押花、彩繪、縫紉、蕾絲形的紙張圖案、亮片、水鑽、、等等,都能成為拼貼的素材,而生活週遭常見的花草、樹葉、泥土、砂石、貝殼、枯枝、雜誌、月曆、海報、包裝紙、紙箱、塑膠瓶、玻璃瓶、鐵鋁空罐、等,更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手處理的所謂廢棄物或資源回收物品,但也因為這樣的取材,從而讓我們的作品更加豐富與生動,並且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節能減碳又兼具美化環境的概念。



而在「貼到任何我們想貼的物品上」這個議題裡,牽涉到的則是拼貼技巧、黏著劑或塗料的能耐,以及最終保護層處理的品質這三大技術,而且通常都會依據目的之不同,而選擇合乎成本效益,但同時又能兼顧耐久品質的原料。



如果作品永遠都不會碰到水,那麼原料的挑選其實就無須考慮防水的需求,其他的目的也是如此類推下去,因此也就不會掉進所謂「專用或不專用」的迷思裡,當然也更不會陷進「萬用」的陷阱中(常見市面上所謂的萬用保護漆、萬用膠,說既能抗高度溫差變化,而且又能耐磨,仔細想一想,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本會成立至今仍然維持推廣手工技藝為主要目的,因此老是要客人花冤枉錢的事情實在做不習慣,但也因此會讓一些市儈商人及不知長進的所謂才藝老師們討厭我們:「因為我們擋了人家的財路!」這些瑣碎的抉擇在取捨之間,其實我們分辨得很清楚何謂有道理?而哪些又是沒道理?當然,這還是要放到市場上供大家驗證評斷,其中的是非,還要仰賴所有手作愛好者的明辨,並非我們說了算。



以上!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因果來自於自己的抉擇,更來自於自己的道德

  最近有一位業界同好生了嚴重的病,據理解應該是好不了了,心中頓時百感交集,本想說致電去安慰一下,但一想到自去年至今,他以及他所服務的公司老闆一直在仿冒我們、中傷我們,想到這裡,手上拿起的電話,就又輕輕地放了回去,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不論在師資班或職訓課程中,我們幾乎都會講授一門「倫理與道德」的課程,時間很短,幾乎從來不超過二小時,佔課程總時時數不到百分之一,但卻是最我們最不好講的一門課,因為內容比較形而上,虛無飄渺得很,再加上學員來自不同的環境背景與生活歷練,所以這門課上起來會比較辛苦,不講清楚的話很容易產生反效果。



  在這門課的講義中,會讓人連看都看不懂的有二段文字,那是來自德國的哲學家康德(KENT),他曾經說過許多重要的道德原則,而我們引用了其中二個來作為課程內容,這是因為這二個原則最容易理解,但卻最難以遵循:



  一、可普遍化原則:僅依據你能同時意願它成為一項普遍法則的那項格律而行動。



  二、目的自身原則:如此行動,無論在你的人格還是在其他每個人的人格中的『人』,你始終同時當作『目的』,決不只當作工具來使用。



  第一個「可普遍化原則」用我們中國人的講法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是想要有再簡單一點的講法,那麼下面有一些舉例:



  「如果我希望所有人都對我有禮貌,那麼我也應該對所有人有禮貌;」



  「我如果到處亂丟垃圾,那麼同時我也就同意別人可以亂丟垃圾;」



  「我如果希望比別人多得到一些福利或好處,那麼同時我也就同意別人可以比我多得到一些福利或好處;」



  「如果我希望在我無助的時候別人能主動幫助我,那麼我也同意當別人無助時我們應該主動伸出援手;」



  「如果我賣的東西偷工減料,那麼我也要同意接受我所買的東西可以被別人偷工減料;」



  「如果我透過仿冒別人產品的手段來賺錢,那麼我也要同意別人可以仿冒我;」、、、等。



  「可普遍化原則」的基本意思,就是將所有我們自己所思考或行動的準則,拿到四海皆準的秤上面放下去,看看是否都行得通,若是可以,那麼應該就是一個好的思考或行動,否則就應該要再多想想、再思量才行。



  至於第二個「目的自身原則」則是更加抽象。



  「可普遍化原則」講的是我們思考與準則的判準依據,但「目的自身原則」則是針對我們對於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出發點態度來談,由於談的對象是「人」,所以就得更加小心。



  第二個「目的自身原則」所講的「人」是指「人」,而不是指「非人」,「人」是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既有一定形象與存有特質所定義出來的特定對象,與禽獸畫等號的人並不在「人」的指涉範圍內,而是「非人」,這是在一開始就要先界定清楚的。接下來則是我們該如何定位與看待「人」的判斷標準拿捏,而且最困難就在這裡。



  要理解我們「不可以把人當工具」的概念很容易,大家應該一聽就懂,但「把人當成目的」可能就會比較籠統模糊,所以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幾個舉例:



  「一家公司的老闆聘請員工,是為了要這些員工為老闆賣命然後可以讓老闆賺錢?還是老闆基於仁愛慈悲的理由來開一家公司,開發了一些業務,找來一群須要養家活口的員工,並且讓這些員工有一口飯吃?還是說這些員工為老闆賣命的同時,順便老闆也讓這些員工能夠賺一點錢養家活口?到底上述三種理由中的哪一種,才能讓老闆不至於淪入把員工當成賺錢工具的不道德下場?接下來,狀況若是反轉,如果生意不好倒閉,老闆背負龐大債務,同時員工也被拖欠了薪水,老闆要求放無薪假、薪水減半等,以便試試看是否可以度過難關,這樣的行動是否又是基於何種考量呢?是老闆的目的?員工的目的?社會責任嗎?還是有其他目的?」



  「當我經常聽到別人說要我們做好事、要發揮愛心、要助人、、等,說是可以積陰德、可以進天堂、可以有好的回報(好心有好報),那麼如果積陰德、上天堂、好回報不就變成了我們的目的,而那些被我們幫助的人豈不成了工具?成為我們積陰德、上天堂、好回報的工具?」



  而「目的」二字如果僅止於實質層面,到還比較容易理解,更抽象的則是「情緒」、「心靈」、等虛幻層面:



  「幫助別人可以讓我們心情變好;」



  「發揮愛心可以讓自己人格與性靈提升;」



  「、、、;」



  上面那些虛幻的部分對我們而言算不算也是一種目的?那過程中的人事時地物不也變成了「工具」嗎?



  是故,把別人或自己當成工具是相當簡單的事情,把自己當成目的則更是簡單,但是要把「別人」當成「人」,還要當成「目的」,則是難上加難的道德挑戰。



  要做到把「人」當成「目的」倒也不見得不可能:



  「當別人向我們招手希望我們提供一些愛心贊助時,有錢有能力的話就儘管去做吧,而萬一沒錢又沒能力的話,就說聲抱歉也很好;但就是不要強力且極度煽動性的強調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有愛心,搞得雙方尷尬不已,到最後即使捐了,也成了不樂之捐,變成二敗俱傷。同時付出愛心的人也不要指望對方能給予任何回報,甚至是連聲感謝的期待都不應該存在心中,當對方跟我們說了聲謝謝,我們回聲不客氣就好,然後就把這件事給忘記,在我們發揮愛心的當下,就簡單地用直覺與衡量自身能力之後來決定是否要去做,想太多或記太久的話,都很容易產生問題。」



  當我們遵守這二個原則的同時,並不會保證別人也會遵守,也就是說前面所講的所有舉例,都不能顛倒過來之後而還能夠成立:「別人對我如何如何,不代表我可以做出和他們相同的行為。」也就是說當我被欺負了,並不能等同證明因此我可以去欺負別人是道德的行為,這是無法逆轉證成的,而這也是實踐道德會如此困難的主要原因。而且千萬別忘記,我們除了有愛人的能力之外,我們還擁有強大的恨人能力,而這種黑暗的力量是無時無刻在虎視眈眈地蠢蠢欲動,他會在我們意志消沉的時候給我們重擊,讓我們更加陷入罪惡的深淵而不復返。



  最後,雖然很多人並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但並不代表這些人沒有「信仰」,在所有正派的宗教中,其教義中也都存有這二個原則,所以說,實踐這二個道德原則並不違背任何宗教,也不會與任何法律規範相衝突。但是回到現實生活裡,在現代社會中,這二個道德原則其實幾乎不可能無時無刻被人們奉行或被遵守,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在遵守與觸犯之間遊走,我們從來也不認為別人或自己可以達到百分百的境界:「因為那是聖人的境界」,我們只是「凡人」。



  但是這二個基本原則卻必須要成為我們的不滅燈塔,在我們徬徨徘徊時給我們最終的方向指點,就像船隻航行在海上,絕對不會有船隻往燈塔邊靠岸,但是船隻卻絕對需要燈塔的指引才能平安入港,一但燈塔熄滅,肯定要出大亂子。



  就像我們在課堂裡常說的,我們都會犯錯,而且會一直犯錯,但是重點不在犯錯,而是明瞭錯誤之所在、改正錯誤的決心,以及不要再犯相同錯誤的智慧與專業能力,我們認為這才是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才能漸趨愉悅生活的順境。



  當每天天一亮醒來,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會在我們內心深處烙印一個記號,有好的,當然也有不好的,這些記號在我們未來的某一個時空節點,就會引發一連串我們無法預知也無法理解的結果,那個結果是好還是壞,現在都無法量測,而藉由這位業界同好的狀況,將更加警惕我們自己要行端正事,要面對得起自己深層良心的檢視,至於明天,就託付給老天爺去處理吧。



  對於這位業界同好罹患了無法好轉的嚴重疾病,我們只能給他默默的祝福,祈盼他平安喜樂。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生活的悲哀

  在經過了一整天的職場奮鬥後,我終於回到了溫暖的小窩,狠狠地踢掉鞋子、脫去緊縛的外衣、卸下武裝的心情,準備享受時間並不寬裕的下班後愜意時光。

  吃著晚餐,腦袋瓜卻沒歇著,除了要計算熱量之外,還要盯著各種菜色的平衡,要盡量吃出符合養生健康的起碼要求;

  飯後切盤水果,翹著腳打開電視看著各種危言聳聽的新聞報導,看著看著竟然就不知不覺地睡著...。

  在睡夢中,出現了一位小朋友,這位小朋友問了我許多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說:
  「叔叔,你家裡為什麼要裝淨水器?」
  「叔叔,你為什麼要買空氣濾清機?」
  「叔叔,你為什麼每天都要吃健康食品?」
  「叔叔,你為什麼要買這麼多的醫療保險?」
  「叔叔,你為什麼進辦公室就會頭痛?」
  「叔叔,你、、、?」

  突然之間就驚醒了,發現自己滿身是汗,一邊回想著剛才的夢境,一邊起身走到臥室,還是先洗個澡再來想清楚這個奇怪的夢吧、、、。

  我為什麼要裝淨水器?因為怕水不乾淨啊!這種問題也要問,真是的。

  「叔叔,你為什麼要買空氣濾清機?」因為空氣中有很多髒東西啊,尤其是居住在都市裡,哪裡有像小時候那種清新的空氣?現在只能看看一個月中能不能抽出一點時間或足夠的錢到鄉間走一走踏青,唉!

  「叔叔,你為什麼每天都要吃健康食品?」排毒啊!真的是小孩子,問的都是幼稚問題。

  「叔叔,你為什麼要買這麼多的醫療保險?」唉!還不是因為怕得癌症哪!萬一沒有買這麼多保險,我哪裡有錢去付醫藥費啊?又不我錢太多沒地方花說。

  「叔叔,你為什麼進辦公室就會頭痛?」對呀!我也搞不清楚說,常常早上開會到一半就心浮氣躁起來,整個腦袋就隱隱作疼,不過好在我是作業務性質的工作,開完會就可以離開辦公室,所以還好,而且我也沒那個閒工夫去弄懂到底是為什麼。

  但是...........................

  怎麼心中開始覺得怪怪的,這些簡單到有點幼稚園程度的問題,竟然會這麼不好解釋清楚「為什麼?」

  想到了凌晨時,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都是出在於一個字

  「毒!」

  在客廳中我坐的沙發,有毒!
  電視機中的零件,有毒!
  窗簾,有毒!
  地板,有毒!
  牆壁美不勝收的高檔裝潢,有毒!
  書房中的電腦,有毒!
  數不清的書籍、文件、資料,有毒!
  浴室裡的沐浴清潔用品,有毒!
  臥室中睡覺的床,有毒!
  院子裡的車子,有毒!
  我手邊的行動電話,有毒!
  廚房中的鍋碗瓢盆,有毒!
  ............................,有毒!

  真是的,怎麼到處都是毒!而且再往下想,更教人擔心的是,即使我們把自己家裡徹底翻修到都沒有毒素的侵害,但是,我們總不可能一輩子都待在家中都不出門吧?

  出門搭車搭捷運,有毒!
  進便利商店翻看一下雜誌,有毒!
  到咖啡廳買杯拿鐵,有毒!
  到餐廳吃個飯,有毒!
  到電影院看場電影,有毒!
  去百貨公司逛個街,有毒!
  去大賣場買日常用品,有毒!
  走到客戶辦公室拜訪,有毒!
  去銀行辦個轉帳,有毒!
  ............................,有毒!


  傷腦筋,都快要不知道還有哪個地方是沒有毒了。而其中這麼多毒素中,只是提到其中的一部分:「空氣中的環境毒素。」其它會直接接觸到的還沒開始計算進去,比如說塑膠美耐皿餐具、免洗杯、隨身杯、安全帽、等。而這麼多在我們身邊含量最多、分布最廣且逸散期間最久的就是:

  「甲醛!」

  哇!我們人類到底造了甚麼孽,要自己對自己慢性殘殺呢?

  不管了,人類這種生物為何要自己毀滅自己好像是一個哲學問題,暫且先拋諸腦後,還是再忍耐一下坐到會釋放毒氣的電腦前面,上網去找一下有關於甲醛的資料卡實在。

關鍵字串1.甲醛是什麼?

  甲醛是一種無色無味且含有毒性的化學物質,通常用在輔助黏著劑的調和用途,一般的俗稱叫做福馬林,也就是防腐劑,WHO早已在2004年6月15日公佈甲醛是一種致癌化學物質。

關鍵字串2.甲醛和生活環境的關係?

  居家環境中充斥著裝潢板材、壁紙、地毯、壁布、黏著劑及各種木製傢俱,這些都已經夾帶著高量的甲醛,即使是一塊未經任何處理的木質素胚,仍然必須添加甲醛,來避免從生產製造、運輸儲存到終端零售等過程中的防霉防蛀需求,而且即使是號稱為綠建材也在所難免,因此在高度發展的現代化家庭、大眾交通工具、辦公室、學校、餐廳等公共場所中,從室內裝潢到日常用品均無一倖免,而這也是癌症位居現代人主要死因榜首的原因之一。

關鍵字串3.甲醛對人體的危害程度?

  經WHO公布之數據顯示,長期居住在甲醛0.5 ppm濃度達半年以上者,就相當容易罹患血癌、鼻咽癌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而且甲醛的釋放週期更可長達十五年之久,就在我們無法避免的生活週遭環境中一點一滴啃噬我們的健康。

  哦..........!這就對了,環境毒素的謎底終於揭曉了。

  基本上我們每一個人晚上睡覺時通常都會在室內(因為露營除外啦!)所以可以合理推論絕大多數的人都會住在一間房子裡,不管是價值上億的豪宅或是平價國宅;而且更合理的推論是我們的住家基本上都不是蓋在垃圾掩埋場的正中間;也因此,我們一定會很注重居住與生活環境是否「恰當」。

  但是,我們真的是很注重「居住與生活環境是否恰當」嗎?

  看起來似乎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哦。

  我們會注重養生飲食、飲水衛生、身體保健排毒、多運動、等,在選用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具時,我們也會提高警覺認清環保標章或無毒檢驗報告、;但是,我們要如何對付室內裝潢過程中用在夾板裡的強力膠所含的甲醛呢?我們要如何對付家具上那一層厚厚的油漆呢?我們要如何對付牆壁上刷塗的水泥漆或乳膠漆呢?即使家中所有家具或裝潢都不計成本地用到原木材質,但這些原木從砍伐、裁切、防腐防蛀處理、運輸、加工、等過程中,難道都不會用到甲醛嗎?可能不用到甲醛嗎?您相信廠商保證說不用甲醛而可以在這麼長的路徑過程中仍然防腐防蛀嗎?

  其實答案真的已經揭曉了:

  「不管是豪宅還是國宅,其實我們大家幾乎等同於住在我們極力避免的垃圾掩埋場中,每天讓這些毒素一點一滴的持續危害著我們,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淨水器、空氣濾清機、健康食品、養生餐已及高額醫療保險的原因!」

  「因為我們根本就躲不掉,除非一輩子宅在家裡不出門!」

  所以說,自從我們三年前開始推廣使用水性無毒環保膠(漆)至今,才突然恍然大悟即使再這樣持續下去,對於我們的生命安全或健康,其實還是幫不上甚麼忙。

  就以最簡單的面紙盒或原木板凳為例,這些素胚裡面一定都必須含有高濃度的防腐劑或其他添加劑,而且是一定需要的,不然這些原料從砍伐到最終變成一個素胚寄到您手上,這麼長的時間與路途過程裡,要如何能保證不會發霉或蛀蝕?即使我們在上面塗上厚厚的所謂水性無毒環保膠(漆),甲醛還是繼續在釋放著,這就是前段所說水性無毒環保膠(漆)仍然無法對於我們的生命安全或健康真正幫上忙的癥結原因,也因此,我們從現在開始就將這種商品或原料改叫做:

  「被動式無毒環保!」

  那麼,現在市面上有

  「主動式無毒環保商品或原料嗎?」

  答案很教人興奮哦:

  「就快要有了!」

  除了原本就該有的水性、無毒、環保的基本要求外,我們定義了更高難度境界的標準:

  「能主動清除或吸附環境中的這些毒素!」

  「能處理的毒素除了甲醛與苯這些討厭的有毒化學物質之外,還要能處理超過600種以上的病菌!」

  「環境中的異味要能夠主動消除!」

  「效能要持續很久不退化!」

  講到這裡,或許又會有人要說我們是不是又在發神經病了,就如同三年前發明出雙劑拼貼工法並搭配AB雙劑凝膠來作蝶古巴特、發展出第一支國產石膏打底漆、第一款效果穩定的裂紋漆、、一樣,很多人都在等著看好戲...!

  沒關係啦,因為我們早已習慣被人冷嘲熱諷了。

  我們比較愛做的事情是創新研發、持續改良,與其像不肖同業只會做出仿冒剽竊、巧取豪奪等這種下三濫的招術,我們早在一年前就規畫好現在準備要推出的新概念與新程序,而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則是在為明年之後的任務進行實驗與籌備,這些才是我們每一位被稱之為人最起碼的基準線,也是我們每一位講師與學員必須嚴格遵守的準則;否則,何必要做人做到如此辛苦呢?!當個寵物有時候其實也蠻不錯的啊(在沒被棄養之前日子都還不錯過啦)!

  於是乎,總結出一個簡單的結論:

  「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的!」

  沒錯就是這樣的說法,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老是「以鄰為壑」!地球生態是緊密互通的、是脆弱的、是需要我們持續保養維修的,我們不能老是眼不見為淨地把垃圾通通往下水道裡灌,心中還竊想著往哪裡流走不關我的事...。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已經說過(1844年哦,一百多年前呢!),自然無機界和人類有機的身體是一致的、不可分離的,否則將會形成人類自己的異化(Entfremdung),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最後連自己都不認得自己是誰,我們認為萬一面臨到這種狀況,那肯定就是地獄了!

  最後,這一篇文章主要想闡述的是一個全新的無毒環保概念,是我們任何一位現代文明人都躲不掉的嚴肅宿命。而就在不久之後的某一天,解藥即將公諸於世,請大家再耐心稍待一陣子就好。

  下一篇文章則想要來探討節能減碳的新思維,何時有空寫完就要看這一陣子的忙碌程度而定了。

  恭喜您很忍耐地看完這篇文章,您辛苦啦!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別讓我的靈魂離家出走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真實存有的,它摸得著、搆得到、在感官上能夠給出真實體驗,具有放諸四海皆準的一定規則,且能讓我們領略其間所產生的喜樂或痛苦,我簡稱為「實然經驗」。

  另外同時也存在我們身邊的,尚有更多我們摸不著、聞不到、在眼、耳、口、鼻、舌、皮等接觸上無法證成,而且在不同區域可能會不太一致,同樣也會讓我們產生喜樂或痛苦,也真實地存在著,我簡稱為「質性經驗」。

  「實然經驗」很簡單,從食衣住行育樂的日常生活行為中盡皆可得,但是其中所謂的好壞對錯、尊卑貴賤、豐富匱乏、等不同層級的外顯表現,卻幾乎是取決於「質性經驗」的不一致。

  不信的話妳拿一包東山鴨頭或士林滷鳳爪到紐約街頭去啃,您必然要成為眾人異樣眼光的投注焦點:「野人?!」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是在於二個不同區域的「某些質性經驗不同」。對於長期旅居國外的華裔某些大企業的董娘們而言,回到台灣住在圓山飯店裡,看到我拿著鴨頭或滷鳳爪時,張牙舞爪一撲而上的畫面實在讓我難以忘懷,因為她們知道鴨頭或滷鳳爪的「實然經驗」,再加上身處台灣這塊出生地的「質性經驗」,成為她們忘記自己身分地位的唯一行動準則:「搶來吃再說!」然後她們開心得不得了,我也跟著高興起來。

  但「質性經驗」真的會差這麼多嗎?那倒也未必,仍然有許多事情是相同的,而且不論年齡、膚色、人種、教育程度、文化差異、政經地位等天差地遠,還是會保有共同的特徵,比如說其中的一種:「道德意識。」而這也是人類物種和其它禽鳥蟲魚等物種最大的差異處。

  基本上我們都應該把每一個「正常的人」視為是「道德意識主體」,每一個「正常的人」也都具有自由決斷事務的能力與必要空間,面對所有事情在做或是不做的選擇間,除非當時受到了外在極大的無情脅迫,否則沒有理由可以去相信,或是去原諒該決定會變成不道德的言論或舉止。當然這其中有排除對象,比如說無意識者、智能缺損者、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兒、等,這些都不能畫在「正常的人」之範圍內,而且這裡所說的「正常的人」是僅指在一般理性推論中具備理智面對問題、接受問題並試圖解決問題的人,並沒有貶損此範圍以外的人的意思。

  但若是從另外一個層次來考量,則必須要跳脫自我意識與自我經驗束縛的範疇。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知識或經驗廣度,會受限於語言能力以及居所行止範圍,一個看不懂德文的人,就無法領略康德學說中的精湛詮釋;一個不懂中文的人,就無法理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絕妙境界;若是沒去過奮起湖在晚上走上四小時的鐵軌,也就無法親身驗證Google Earth畫面上的滿天星斗位置;唯有去過香港並且失眠,才能驚呼為何凌晨二點半還有公車可以搭、路上還有一堆人在閒逛、商店還繼續開、。也因此,一個打從內心深處就不知道、不在乎、不注重道德操守的人,我們又如何能指望他理解道德二字?也就更別提說他能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了。

  基本上人類是以群居的型態存在於這個世界,因此,對於任何事情在做與不做之間,就不能僅僅考量自我的好惡,或是私人的利益或目的。在做與不做之間,通常都會把可能對於他人所產生的感受及影響,包含正面與負面的效應一併納入計算,經由此途徑所做出的判斷決策,我們才能稱之為周延且適切。

  比方說媽媽煮飯不可能只想到自己愛吃甚麼而不管家人的喜好,爸爸賺錢之後不可能只想到自己要怎麼花用而不管家人能不能過日子,這些都是必然的簡單邏輯,大家都懂。但是實際狀況中,我們卻看到有些人在面對家人以外的人或事,往往就選擇了不一樣的思維在處理事情。我們先暫時撇開合理保護自我,不致受到欺騙傷害的行為不談,在工作、商務與交易上,與所有的利益關係者之間的交往過程中,卻還是經常性的做出不該做的事情,也就是說把「可鑑價的事物價值」和「不可鑑價的人性價值」混在一起拿去秤重買賣,因此也就想當然爾地造成許多紛爭與遺憾。

  在考量利己與利他的抉擇間,以及最終選擇何種手段去執行決策,西方哲學前輩早已給了我們經典的規則:

  「可普遍化原則:僅依據你能同時意願它成為一項普遍法則的那項格律而行動」。如果我不願意被人欺騙,那麼我就不應該欺騙人;當我在做欺騙人行為的同時,我也同時同意了別人可以隨意地欺騙我。

  「目的自身原則:如此行動,無論在你的人格還是在其他每個人的人格中的『人』,你始終同時當作『目的』,決不只當作工具來使用」。我樂善好施是為了幫助弱勢者脫困來作為最終目的?還是說只是為了我積陰德、消業障、進天堂的一個過程手段?

  儒家也同樣提出相同的見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個人希望出人頭地的同時,也將該行為延伸到週遭的人身上,而不是因為幫住了這個人我才能成功,所以我為了我想要的成功,才去幫助別人;如果我不希望我家門口都是垃圾,那麼我就別把垃圾丟到別人家的門口,這些觀念和「可普遍化原則」以及「目的自身原則」是完全相容互通的。

  是故,一個行為到底具不具備道德價值,並非只是這個行為「合乎義務」如此簡單,而是由於該行為是「出於義務」的原初想法,不應該有其他雜質成分在其中。

  舉例來說:

  童叟無欺是一件好事,王子與庶民同罪也很棒,但如果童叟無欺是為了要增加業績,王子與庶民同罪是要增加選票或彰顯自我形象,而不是從根本內心去認同童叟無欺原來就是我們經商最起碼的義務,或是不認為王子與庶民同罪是基於法律之前人人平本的基本價值觀的話,那麼即使行為舉止達到童叟無欺或是王子與庶民同罪的滿分境界,個人認為還是不具備道德價值,了不起也就只能說是「符同義務」而已,更慘的甚至應該要被歸類到「假道德」。如果,道德係出於義務,而非出於愛或其它理由,那麼就不可能會產生目的的爭議,也不應該抱持期待回報的心理。

  一個人要如何行「真道德」,其實第一步是很簡單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很厲害了,也就是說把「可普遍化原則」在自身上身體力行就OK。

  第二步則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搞清楚自己該行為是不是真的「出於義務」?還是別有目的,若是別有目的,再回頭參考前述第一步來想一下,大概行動方案就很明朗了,並且出狀況的機會不大。

  在這個群居的社會結構中,既然人與人之間無法避免要相處在一起,那麼最有意義的關係就是在於「助人成長」並且「自我實現」,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實務作為,這會是一個歷程,時間肯定會很長,而且不會是一條單線單向的移動,而是三維立體全面互動的實踐,親身經歷或正在進行這個歷程的人,才能深刻體會「關係是存在的基礎」,而「關懷是道德的基礎」的深刻意涵。

  我每天遵循義務原則,行公義主義之路,努力付出燃燒的結果,同時也「享受到他人每天遵循義務原則,行公義主義之路」所帶給我的福祉(Welfare),而這也是「捨」與「得」之間最公平也最有道理的詮釋。雖然很多人都會回應說:「做很多好的事情不見得會有好的回饋」,但我想這就交給神學家們去傷腦筋吧,是他們說有天堂與地獄的,這一輩子就暫時相信他們好了。

  最後,當我每天臨睡前站在人性哈哈鏡之前,回顧今天既誇張又扭曲的道德失準,除了勉勵與期許自己明天一定要再更好、更加油一點外,也同時祈禱上蒼能夠在我人性黑暗面裡點燃一盞明燈,引領我走出卑劣的我執,讓好的事情再多做一點,讓好的朋友再多聚集一點,千萬別讓我的靈魂離家出走。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關於仿冒偽品的澄清說明

  邇來迭有少數特定網站及人士宣稱其所銷售之原物料,係由本會代工工廠直接供應,並以削價競爭之卑劣手段,企圖擾亂經本會嚴格品管下之正廠原料,本會在此鄭重澄清。

  經本會日前與各代工工廠負責人查證,各代工工廠均無任何可資對應之出貨記錄,因此本會相當憂心現已流竄市面之仿冒偽品可能會對您的創作、甚至身體健康產生危害,本會在此呼籲並敦請各界愛用者,請務必認明並指定「敏愛出品(或 R&D by MingAi Handiwork Association, Taiwan.)」之原物料,方能獲得本會最妥善之售前與售後服務,以確保您的作品價值與身體健康。

  本會自創立至今,已獨創並改良甚多手作流程工法,雖大多基於本會濟弱扶傾之設立宗旨,而選擇不以營利收費之方式公開內容回饋社會(請卓參http://www.youtube.com/user/xoworld),但並不代表任意第三人可擅自剽竊並私下轉為營利行為,或宣稱為其發明(請卓參Creative Commons 授權條款),請各界明鑑。

  前述所稱之發明權利,包括但不限於已公開或未公開之Decoupage蝶古巴特拼貼藝術、織品設計、異質媒材整合、等實質技術或作業理論,請各界務必基於道德良知給予本會應有之尊重,勿再信口開河、謊話連篇(如:透過雙劑凝膠之拼貼技法,為本會之世界首創,各界不可擅自推出仿效本技法之相關理論、程序或類似功能之原料,本會所獨自創新發明之工法,均受著作權法相關保障),並請剽竊者自重自愛、立即收手,如此必可持盈保泰、免受興訟之累。

  對於各供應或代工廠商,本會亦同時在此致上深刻之敬意與感謝。本會發展至今,若無這幾十家協力夥伴的情義相挺,今天哪能勉強躋身手作藝術界,更遑論還能將所得盈餘轉化至社會上遭逢不幸之弱勢同胞來略盡棉薄之力。這些美好的事情都不是僅憑本會單一意志所能完成,而是要靠眾人的努力投入方可陳釀出美好的結晶。

  是故,自2009年年底本會首例發現仿冒偽品至今,實在是看在眼裡、痛在心底。心中常自問為何這些極少的社會敗類都不願意自己去做實驗或進行研發創新,而是擅自偷盜他人的辛苦研發成果?難道「品格」二字在這些人眼中只是一個笑話嗎?若是一個人沒有了品格,那麼每天下班後,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兒女述說今天上班時做了哪些豐功偉業?還是只能說爸爸媽媽今天在外面偷搶了好多錢錢供你上學、供你吃飯、供你玩耍...?人類社會真的可以這樣在運轉嗎?台灣社會真的就只能造就這種文化嗎?這樣做真的不用擔心會有報應嗎?

  本會原創構想是要培訓弱勢失業者手作技能,以生產精品級之收入來改善其陷入困境之惡性循環。本會成立至今,從未曾接受過任何外界捐款或政府補助款,現在各界所熟悉之各種原物料或各種創新工法,都是為前述職業訓練與結訓後進行手作精品生產所做的縝密規劃,本會從來都不想成為手工藝相關原物料之銷售或供應者,會發展到今天的原料供應商模式與市場佔有規模,完完全全是誤打誤撞的偶然,亦非爰初設立本會之想望。而現在則是基於愛用者的支持與批評日眾(本會遵循ISO9001:2000,對於品質改善從未懈怠),方使本會繼續原料銷售之業務,請各界不要誤以為銷售原料是本會設立之原創宗旨,這樣想是完全不對的方向,因此在此順便澄清。

  本會將於下半年度啟動規劃已久之4項主計畫與21項分辦計畫,在此殷切期盼與全國各手作達人或團體進行良性互動,對於本公告發布之前一秒鐘所發生的任何不愉快事情,本會願意一切歸零全部NG一次,希望仍然能跟大家一起攜手,共同為台灣目前至少3萬人處於不符合外界援助標準,但生活的確陷入困境的同胞們想想辦法。如果說三個臭皮匠就能勝過諸葛亮的話,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並相信:「300個臭皮匠必然會產生極大的推升力量。」而這不僅僅是為了這些弱勢朋友,其實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下一代在著想:「不論是基於商業經濟、謀生技能、環境保護、人性尊嚴、等。」

秘書長敬上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平凡貴族

推薦序


  像作者這種寫書方式的人已經很少了。

  舉凡牽涉到專業技藝教學的書籍,尤其是非工程技術類的文章,一般只會把大致上的手法與順序作簡單描述,然後配上幾張照片,頂多再編個材料工具表,也就算是豐富的了;然而作者打從一開始就無意如法泡製,她竟然選擇了罕有人願意嘗試的辛苦路:「傾囊相授」。

  拜讀完作者的新作之後,連我這種從未接觸過手工藝製作且笨手笨腳的大男生,都會萌生莫以名狀的衝動,想要立刻買個體驗包來親自試作。

  書中從基本的手工藝製作觀念開始談起,並逐漸建構起製作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各種流程框架,而更有意思的地方,則是作者直接使用淺顯的修辭語句遣詞用字,讓繁瑣的專業工法程序,變得簡單生動又不失精準,若非親身歷經各種挫折與失敗的人,我想這是不太可能辦到的超級任務。

  而說到製作程序就更有意思了。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式,竟然是國際標準組織(ISO)所制訂的文件管理準則,也因此,除了一般業餘玩家可以輕易理解外,也讓作品投入量產管理的需求,有了嚴謹的遵循倚靠,作者巧妙地將藝術與商業,甚至是工業管理原則都作了恰如其分的融合,無論是家庭主婦或工廠領班,都能在書中獲得啟發,進而促進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此乃個人對於這本書最為感佩之處。

  認識作者多年,直到今日的從旁觀察,其實她的人生走得並不算順遂,生活經濟壓力從未在她身上解消,家庭與事業的需索,亦在她臉上畫下一道又一道明顯的刻痕,但只要和作者聊過天的人都知道,絕對不會在她的言行舉止間,看到絲毫的困頓萎靡或垂頭喪志,反而更多的時候,是她鼓勵著所有人繼續奮鬥,維持高水平的正面思維,即便在2007年她成立手工技藝協會與庇護工場,同時給自己立下了匪夷所思的超高標準:「不接受捐款,不要求補助」,當家人都說她瘋了,當朋友開始冷嘲熱諷時,作者仍然默默一步一腳印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同時驅動所有人與她同行,這裡面除了作者對於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充滿信心外,還有更大的比例,我想絕對是她常說的那句話:「Do something!」的使命感在支撐著,而對於像這種連我都做不到的胸襟氣度,則是個人佩服作者的第二個地方。

  最後要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則是作者迥異於才藝同輩或商業模式,她大力鼓吹美化環境與生活,何需花費大把銀兩的觀念,很多創作與創意,其實從生活周邊就可以輕鬆取得,無論是素材、原料或工具等,都不用砸下大錢才能辦到,而且對於環保與健康等議題,更是她創作過程的基礎,節能減碳永遠要優先考量,相對於現在金融海嘯的節骨眼上,更加教人覺得感動與窩心,也讓我在此鄭重地推薦給您這本好書,您千萬不要錯過。



自序

  東西亂吃一通頂多拉個肚子就沒事了,朋友胡亂交往的下場就會變成:「出本書吧!」然而不知道是因為上天註定好的,還是因為我年紀大變笨了,竟然也跟著朋友說好啊好啊,寫書就寫書啊,誰怕誰、、!於是您現在看到了這本書:「平民拼貼藝術」。

  從開始寫第一個字,到寫完第一個段落,足足用了我半年的時間,雖然我很清楚每天所做的事情以及所講出來的話,其實都是書中的內容,但是當我面對著一張又一張的稿紙,手中的筆卻怎麼也寫不出來一點文章,這對於做了十幾年手工藝品的我,還是第一次發生的怪現象,讓我感到相當困惑,而且仍然沒有絲毫改善的跡象。隨著愈來愈多學員與客戶的提問以及互動,也才慢慢了解到,原來大家都在尋找標準範本,好讓作品更加耐久,更加美麗。終於,利用難得的年假期間,將大部分比較會遇到的問題,逐項寫下步驟與手法,順便也將散落各處的文件資料進行清倉整理,寫完後才發現,這本書最大的獲益者,竟然是我自己。

  對於我這種沉浮在業餘和專業之間的無名小卒而言,當然造成我寫書前不少的遲疑與徬徨,但正如先前所說的,因為答應寫書的壓力,反而讓我更加深入研究手工技藝各種相關的專業知識,寫作過程中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實驗,失敗的次數更是早已忘記,到最後終於精選出這一點點的文字與相片,雖然過程中給他有點辛苦,但在眾多好友與學員的幫助下,終究還是完成了,也為我先前的創作歷程,建立起一個清晰明確的分界線。

  這本書在接近完成的時候,正好碰上了全球經濟不景氣,卻也剛好為當初想要寫這本書的原始構想增加了許多靈感,畢竟追求美好生活與事物的天性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這跟有沒有錢、會不會做,或是文化種族不同等,都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只跟每個人的審美觀及品質要求不同而產生差異。也因為這個原因,才讓我想要直接挑戰最高規格標準,並依據這些程序,由讀者自行決定要做到哪一個等級,這樣的規畫對我當然是比較漫長的一條路,但是對於讀者而言,卻可以變得相對輕鬆,最後再依據新入門者以及資深創作者的不同需要,分別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資料及方法,如此也將不會造成太過草率,或是掉入曲高和寡的窘境。

  寫這本書已經是我個人的能力極限,並且絕對不敢保證說沒有錯誤,不論是在觀念上、作法上、步驟上,甚至於是說明敘述的方式以及錯別字、等,都有可能和讀者原先所認知的知識產生衝突。因此,在這裡也要先拜託讀者一件事,請先試著了解書中所描述的內容原意,並抽空跟著做幾次,將過程中所發現和本書內容,或是和您實際經驗不一致的地方記錄下來,並透過電子郵件告訴我,以作為未來改版時的參考,只要確認是我的錯誤,我非常期盼能送您一份小禮物以表達我的感激。

  因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是我的夢想與理想,希望您能夠與我同行,將所有美的事物,永永遠遠流傳下去。



緣起 – 與蝶古巴特Découpage的結緣

  「蝶古(谷)巴特Découpage拼貼藝術」引入台灣的時間並不長,原先的目的,是要讓一般平民百姓也能親近美化居家生活的一種藝術表現,但在台灣的發展,卻慢慢變成了貴族藝術,這對於許多藝術創作愛好者來說可不是好消息,於是作者就和幾位好朋友共同開始研究蝶古巴特拼貼藝術的原創精神,同時尋找能符合高品質作品要求的原物料供應廠商,慢慢的同好愈聚愈多,再加上成立手工技藝協會的雙重加溫下,終於有了一點小小的基礎。而也因為學習的人與日俱增,才促使作者將這些經驗知識彙整成一本小書,也順便讓自己再重新溫習過,可說是一舉二得。

緣起 – 整合知識的匯整

  目前絕大多數的拼貼創作前輩,幾乎都不是從一開始就投入蝶古巴特領域裡面來的,有些人的專長是繪畫、有些是捏塑、拼布及押花的也不少、、,雖然看起來好像都是半路出家,但其實對於台灣蝶古巴特的發展,反而是打穩了龐大且堅硬的基礎,因為蝶古巴特這門創作藝術本身先備知識並不高,要學到能做出作品其實不難,但是如果要能夠達到兼具藝術內涵、工藝水準、等高級程度,那麼這些原本看似無關緊要的繪畫、捏塑、拼布或押花、等技法,就成為各人發揮獨特風格的地方。

  也有人是從未接觸過手工藝術,更別提說是奇怪又難以理解的蝶古巴特,但是因為本身具備工廠管理經驗,或是流程設計能力,所以當產生需要大量生產的時候,反而是我們這些只會做手工藝品的歐巴桑看得目瞪口呆。也因此請不要妄自菲薄、故步自封,讀者們可以把蝶古巴特當成是一種休閒娛樂性質的嗜好或興趣,也可以當成是人生職場中必備的第二專長,當然也能夠靠這門藝術來獨立謀生,這些都是已經發生在作者身邊的實例,歡迎讀者們親身來驗證。

緣起 – 對於未來的憧憬

  作者撰寫這本書的同時,恰巧遭逢全球經濟景氣劇變,也是數十年來全球氣候嚴重異常的時候。再加上作者目前正在為國內弱勢族群辦理職業訓練,因此對於蝶古巴特拼貼藝術的未來發展,抱持著相當積極樂觀的許多想法,希望透過這個手工技藝,除了能推廣到社會每一個角落之外,更期待因為大環境不景氣而失業的弱勢朋友們,能透過適當的職業訓練,而擁有足以維生的第二專長,更基於蝶古巴特拼貼藝術的本質意涵,讓原本視為垃圾的廢棄物,能重現期另外一種風貌與價值。

  也許是作者想太多了。但作者總是樂觀地相信一旦開始行動,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回報,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單薄了些,但如果能夠持續推廣並聚焦,那麼匯整起來的力量必然是可觀的,更何況在這些過程中,總是適時地出現了許多原本不熟識的人主動提供協助,更加強化了作者的信心與決心,也成為作者最大的精神支柱。



建立基本知識– 何謂拼貼藝術

  「蝶古(谷)巴特Découpage拼貼藝術(或Decoupage)」是一種透過黏貼色紙、剪紙、金箔,並結合特殊塗料,而完成的藝術裝飾物品,常用的對象是一般的器物、家具或任何想要美化的居家環境或物品,而剪紙的來源大部分是從雜誌或隨手可得圖案或相片,若要以一句話講完,大概就是:「把任何喜歡的圖案剪下來,貼到任何想貼的地方上。」最後則是利用漆料的塗刷,直到表面能夠平整滑順,整體看起來就像是繪畫或是鑲嵌的一個精美作品。而最高層次的要求甚至塗佈了30~40層,再逐次加以仔細打磨與拋光,然後才算大功告成。

  一般來說,拼貼藝術的起源都是指向法國,而「Découpage」的名稱則是從「découper(剪裁)」這個動詞而來,在17到18世紀時,受到當時許多貴族名流的喜愛而逐漸推廣開來,並風靡到義大利威尼斯等地。

  而另一種可能的發展方式,則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墓碑藝術。當時的游牧民族部落把剪下的毛毯,拿來裝飾祖先的墳墓墓碑。後來這種裝飾方式陸續傳到了中國,大約在12世紀的時候,人們將剪裁下來的紙張用來裝飾燈具、窗戶、木盒以及其他物體;一直到了17世紀,義大利威尼斯因為透過和亞洲地區的貿易機會,而將這些裁切並拼貼紙張的裝飾藝術傳進了歐洲。

  還有一些研究者指出,發源地可能來自於德國與波蘭,他們利用當地既有的摺紙藝術來裝飾生活日常用品(比如說時鐘),直到今天都還能在國際拍賣網站裡(如:eBay)發現這些作品。

  當17世紀中國漆器開始進入歐洲並形成一種收藏風潮時,開始有人利用拼貼技法,來摹仿當時只有貴族或上流社會才買得起的中國漆器,並被稱之為「lacca contrafatta , 'counterfeit lacquer'(假冒的漆器)」,之後才陸續發展出獨創的風格,成為裝飾家具或製作藝術品的一門工藝藝術,而不再只是仿冒中國漆器,於是又有人稱之為「poor man's art窮人藝術」。

  到了20世紀當代,就像原先的發展歷程一樣,陸續有人開始實驗更多的技法來表現拼貼藝術,也加入了更加抽象的藝術風格,其中包含了「畢卡索」和「馬蒂斯」,而最有名的則是野獸派馬蒂斯的藍裸(Souvenir de Biskra紀念比斯克拉)。」

  因為追求美好的生活與事物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然而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繪畫的專業能力,因此才會產生將一些自己喜歡的圖案剪下來,並貼到生活周遭物品上面的折衷辦法,這個原因是拼貼藝術最主要的原動力,創作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藝術專業知識與技巧,反而是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的常識,比如:「剪、貼、塗、磨、等。」而且幾乎都是從小就經常在做的事情,只是後來被大人罵多了以後,也就慢慢淡忘當初在牆壁上盡情揮灑,以及筆記本中藏著無盡寶藏的快樂。

  當我們跨進了拼貼藝術領域的第一步之後,接下來就一定會想要讓作品更加美觀與更加精緻,因此「構圖」的能力就會慢慢地培養起來,也就是「拼」的概念。

  當一個作品上佈滿了泰迪熊或是小天使,剛開始看會覺得很過癮、很有成就感,但作者保證經過一陣子以後,就會產生厭煩的奇怪心理,原因就是出在沒有「構圖」或是沒有「留白」。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您可曾看過流傳千古的名畫上,只有一隻蝴蝶(或很多隻蝴蝶)?或是只有一堆天使飛來飛去的嗎?甚至是好幾隻泰迪熊在瞪著您看的畫作嗎?」應該沒有,而這其中的差別就是「構圖」與「留白」。

  「構圖」與「留白」其實一點也不難,比如說作品下方塗一塊不規則的綠色區域,上方塗一點淺藍色,再用一點白色掃個幾筆,作品就立刻產生了「景深」,也就是層次感與前後景物,然後不要把作品每一個地方都塞滿拼貼或彩繪,適當地留一些空白別管它,「空間」也就立即出現,一點都不難,千萬別以為這些技巧只有張大千或畢卡索才辦得到,那您簡直就是太小看自己了。

  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這就更簡單了,拿起砂紙來個玉石俱焚,只要五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時光回溯,重新再努力一次,甚至於如果坏體本身就是準備要丟掉的資源回收垃圾的話,您就更不會感到心疼啦!

建立基本知識 – 其他相關

  即使我們弄懂了拼貼藝術中「剪、貼、塗、磨、拋」等技巧,仍然並無法保證能夠立刻讓作品推上精品等級的舞台。比如說綠色調得好不好看(草皮)、藍色調得柔不柔和(天空)、等,以及其它和製作相關的知識與技巧,也都是影響品質的關鍵因素。

色彩搭配調製

  既然講到了顏色,就一定得先了解構成色彩的三個要素:「色相、明度與彩度」、、

即將出版,敬請期待,並歡迎批評指導。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漫談指甲油

發明的源頭

  指甲油的成分「硝酸纖維質」原來是炸藥的副產品,大約是在1838年發現,之後一直到了1916年才在市面上出現了透明指甲油。接著大約在1920及1930年間,才在指甲油中再添加進顏色,這是由查理斯呈佛倫和他的化學夥伴共同研究的成果,之後在1932年成立化妝品公司專門銷售該類產品。當時的指甲油覆蓋能力還不錯,只是耐久性不理想,所以一直到今天,全世界各大化妝品公司都還在持續不斷改進配方來滿足各個時代的不同需求。

指甲油成分

  傳統指甲油的成分概分為固態與液態,固態主要是顏色、亮粉(亮片)等;液體主要使用的有丙酮、乙酸乙酯(香蕉水)、鄰苯二甲酸酯、甲醛等。

  顏色的種類很多,有天然和合成二種,現在使用最廣泛的當然是合成的,但是很多都帶有極大的毒性,因此會對人體產生極大危害。但是天然顏色中也可能摻有危害成分,雖然可以經過純化處理以去除有害成分,但是去除技術有一定程度的技術門檻,而且成本很高,廉價品根本就用不起。

  傳統指甲油的溶劑成分基本都是有毒或者有害的物質,而其中最可怕的,就屬鄰苯二甲酸酯、甲醛,其次是丙酮、乙酸乙酯等。

環境荷爾蒙

  傳統指甲油危害成分中,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會妨礙正常的荷爾蒙平衡(環境荷爾蒙「Enviromental Hormones」),導致嚴重的生殖系統損害以及其他健康問題;而苯和甲醛早已是眾所皆知的致癌物質。「環境荷爾蒙」是指外來或人造的化學物質,藉由空氣、水、土壤、食物或其他途徑進入生物體,產生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對原有的生殖或內分泌系統干擾。已知的環境荷爾蒙約有七十餘種,其中大約有四十種為除草劑、殺蟲劑等農藥,另外像是戴奧辛、鉛、汞、鎘、有機錫等,清潔劑中的壬基酚(NP)、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塑化劑也被歸類為環境荷爾蒙。但我國在已公告列管的22類中,幾乎皆為殺蟲劑,壬基酚和鄰苯二甲酸酯類都尚未列管。

  醫學界早已證實環境荷爾蒙會威脅發育生殖功能,對懷孕胚胎初期的成長有非常大的不良影響,也會引發許多惡性腫瘤,甚至出現「雄性雌化」或「雌性雄化」的情形。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是許多化妝品的主成分,其中又以傳統指甲油、香水最常見,目前歐洲已明文禁止添加在兒童玩具上,也不得用在化妝品中。

  國內環保署尚未將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列管,理由是因為PAEs包括上百種化合物,環保署原本計畫要先針對DO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進行列管,但由於DEHP的使用數量與應用範圍太大,環保署才改由業者先進行自發性管理。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副教授林維炤表示,傳統指甲油成分中,大約5%到10%是PAEs,並以PAEs作為傳統指甲油的成膜安定劑,讓傳統指甲油能夠確實附著在指甲上,且可避免乾燥後裂開,同時也關係到成膜後表面好不好看的問題。林維炤說,他曾檢測過市售傳統指甲油,大約80%以上都含有PAEs,而在所有的PAEs中,又以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與DOP添加得最多,他認為,基於健康因素,所有愛美的女性最好不要再塗傳統指甲油了。

揮發性溶劑

  傳統指甲油主要成分為70%~80%的揮發性溶劑,15%左右的硝化纖維素,少量的油性溶劑、樟腦以及油溶性顏料等,包括像是硝化纖維為基本原料,加上丙酮、醋酸乙酯、乳酸乙酯、苯二甲酸酊類等化學溶劑所製成。這些原料都有一定程度的毒性與致癌性,當然對人體會造成毒害。

  在傳統指甲油中,為了能夠加速乾燥,因此添加了大量丙酮、乙酸乙酯成分,這兩種成分的特點是極易揮發,所以才能很快乾掉。但是丙酮、乙酸乙酯都是屬於危險化學品,它們易燃易爆,在揮發時產生令人炫暈的刺激性氣味,對室內空氣產生污染(揮發後它們的體積將膨脹一千倍),在長期吸入的情況下,對神經系統可能產生危害,同時還會對粘膜有很強刺激性,如果家中有幼童的話,接觸到這類成分將會更加危險,而使用者本人在多次反覆使用於指甲後,一定會使指甲變色、脆弱等問題產生。

使用指甲油的建議

1.不宜長時間塗擦,最好當日擦,當日或隔日卸掉,且隔一段時間後再擦(最好間隔三天至一週以上)。

2.不要使用傳統油性指甲油或揮發性去光水,以避免這些致癌物質接觸身體。

3.不要把指甲邊緣的肉修掉太多,塗的時候也不要擦進肉縫。

4.若發現指甲變薄、出現裂痕等不尋常變化時,要立即停止使用。

5.選購時需注意避免來歷不明及劣質產品,並看清楚成分、保存期限、警語等標示。

6.添加亮粉、香料的指甲油含誘發癌症的化學成分居多,所以挑選單一性成分的指甲油,比較安全一些。

7.絕不使用含有甲醇或丙醇成分的去光水,這些成分將會使指甲的角質層變成乾燥而容易斷裂。

8.卸完指甲油後,應特別用保養油按摩指甲表面、邊緣、指甲根部。

結論

  不論是廉價的路邊攤或十元店所買到的傳統指甲油,或是百貨公司頂級高檔的名牌貨,其實主要成分都不脫離前面所說的有害致癌物質,不論這些有品牌或沒品牌的公司再怎麼強調健康無毒或環保無汙染,全部都是一樣的下場:「致癌,並且干擾人體荷爾蒙。」,這也是所有傳統指甲油的「終極宿命」,跟品牌或價位完全無關。

  愛美是人的天性,追求美的極致表現沒有錯,這是無可厚非的人性展現;但若是已知有傷害,卻還一昧地遮天蓋地粉飾太平,如此的心態與行為就是相當不道德,就像是賺錢養家活口絕對沒有錯,但若是以搶劫、謀財害命做為手段,就必然要遭人唾棄是一樣的道理。

  知識的龐大力量全在於努力地實踐,既然我們已經知道有問題發生,那麼面對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就若且唯若地(if and only if)成為累積知識之後的唯一要做的事情,否則知識就成為可有可無的閒暇玩藝,這樣子其實也不是很環保的事情。

  台灣敏愛對於環保無毒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始終堅持站在您這一邊。雖然不敢講說最便宜,但絕對可以肯定很安全。

備註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於Google搜尋結果,特此感謝知識前輩的無私奉獻與整理資料的辛勞。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台灣敏愛 夢想起飛

時間過得好快,八百多個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回溯到2007年底,「敏愛」起緣自幾個單純的想法:

「不以公益形象作為表徵,但要以公益活動作為實質內涵;」

「以實質非自願性弱勢者為協助對象之首要判準;」

「不收受外界捐款及補助,而是以自營謀生的方式做為存續挑戰;」

「以實際工作績效定奪薪資佣酬,而非齊頭式的公平假象;」

「就養機會優先提供給弱勢族群,發展對於社會弱勢者扶助政策的創新思維。」

簡單數十個字的想法,換來的卻是旁人無盡的嘲諷、上千個筋疲力竭的辛勞日子,以及口袋始終空空如也的簞食瓢飲生活。

社會弱勢者(尤其是身心障礙者)有幾種分類方法:

「第一種分類法是以『先天』或『後天』來分類,有的人是因為生來如此,有的人則是後天因為意外或疾病所導致,但結果都是變成社會裡就業謀生的弱勢者。」

「第二種分類法是以弱勢程度來區分,有的狀況比較好的還能夠從事部分工作,並藉以養活自己或家人,工作效能的產出值大於零;而有些狀況嚴重的則必須終身接受他人照顧,自己本身完全沒有工作能力,因此工作效能的產出值小於零。」

「第三種分類法則是縮小了範圍,主要是針對『有工作能力』的弱勢者,來區分『有強烈工作意願』以及『沒有強烈工作意願』二種。」

目前社會上大致是以第二種方式在作區別,比如說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等,而罕見用第一種分類法,因此就更別提第三種分類法了,原因很簡單:

「目的論!」

一個物種能存活是因為有謀生能力,再加上彼此之間的良性競爭與無私互助,在此條件之下,該物種將會蓬勃發展,不論其型態為何,從單細胞生物到最複雜的靈長類,概括來說幾乎都不脫離這個原則。

而也因為前述的原則,形成了本會對於弱勢者扶助的實務作法,這個做法的根本發想就是所謂的:基於第二種分類法再加上第一種分類法以及第三種分類法來判斷資源配置的優先順序,以及投入資源的深度與廣度。

看來有點複雜難懂,還是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吧。

當面對一位完全不可能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全身癱瘓或是多重輕重度傷殘的人,要他們產生工作績效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這些人的照養應該由全體社會成員來共同負擔,這也是人類物種一個很重要的特徵:「人飢己飢!」雖然不敢說其他生物物種沒有,但不常看得到是事實。所以說在第二種分類下重度或極重度中,有一定的百分比是無法指望透過任何訓練或協助來讓他們產出工作績效的。

接著就來觀察有工作能力的弱勢者(不論障礙或弱勢程度)。

基於目前社會福利的法規政策,造成了少部分人不願意放棄既有的補貼福利(因為這些人符合了補助條件,在沒有任何工作勞動付出的情況下,每月都能獲得補助津貼以延續生命),也因此造成工作意願並不高,即使有工作機會,也會挑三撿四嫌東嫌西,這就是前面所說的第三種分類,而且為數不少,這一部分的弱勢者本會工作同仁就遇到過很多,或是應該講說很多都是這樣的心態。

而第一種則是比較有趣,這是本會自己定義出來的分類方式,原因很簡單:

「天外飛來橫禍,還是活該自找!」即使是天生的(非後天因素),都有這二種原因:

「懷孕期間不乖乖調理,孕母或周遭旁人繼續抽菸、喝酒、吸毒等,最終導致生下畸形小孩,請問這個小孩算是『先天』的嗎?」

「明知酒後開車容易肇事,卻還是要逞英雄上路,最終造成車禍而變成癱瘓要靠他人扶助,請問這樣子算『後天』的嗎?」

人類物種的正常功能表現,在醫學界及倫理學界都有很明悉的定義,一個被稱之為人的人,要如何持盈保泰安居樂業,也都有很多專家學者提出看法與做法,商場中也有許多產品可供我們來選擇使用,好讓我們的生理與心智都能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

「但,就是有人要搞怪!」

「開車轉彎不打方向燈(被撞成殘)」、「貪圖一時幻景吸毒(吸到頭殼壞掉)」、「每天泡在酒國中當英雄(脂肪肝、高血壓中風)」、「從事危險工作卻不注意作業安全(肢體殘損)」、「花天酒地沉迷賭博(一貧如洗)」、等,例子舉不完,但結果都是變成社會弱勢者,也都符合了政府扶助政策,有資格領取各種補助津貼。

「但,這樣公平嗎?」

「這樣的補助能夠真實反映社會公義的實踐嗎?」

「相對於絕大多數每天兢兢業業努力打拼,以及真正遇到不幸事件而承受身心靈創傷的人而言,他們的權益、他們的公平正義又在何方呢?」

接下來,讓我們換到另一個角度來觀察。

弱勢團體的設立目的,是為了成為取得補助款的窗口?還是真的要設計出為弱勢者打出一條可長可久的生路?

這仍然是「目的論」的議題。

歐洲哲學前輩康德曾說過:「人只能把人當成目的,而不能當成手段或工具。」

如果說把成立公益團體並招募會員來當成是一份工作,讓自己有一份薪資好領,行有餘力時顧及一下法規上要求的成果報告或帳務核銷,這樣會有最大綜效嗎?

或是說把成立了一個不以公益行為做為訴求,但是每天都努力鑽研生管流程、市場行銷、供應鍊串接、人員技能專業訓練等,除了讓自己有一份薪資好領,還能讓好的產品或服務可以回饋社會,讓弱勢者逐漸不再依賴外界扶助而能獨立自主地生活,這樣綜效是否會比較好?還是說完全不可能實現?

以上二者間的差別,一個是把人當成手段,一個則是把人當成目的,外表看起來會非常像,但實際上內部的管理思維以及運轉程序卻是天壤之別,一個比較容易獲得鎂光燈以及掌聲的喝采,另一個卻會讓自己孤獨徬徨,鎮日忙碌不堪、、。

在這裡還是用一組簡單的公式來舉例比較清楚:

市場零售價 – 必要管銷支出 – 應納稅捐 + 外界補助或優惠 = 利潤。

世界上所有物種賴以活命的基礎都是在「利潤」二字,人類當然也不例外(利潤不見得是金錢)。以需要冬眠的熊來說,體脂肪夠不夠牠過冬,就成為牠是否能夠看到春天陽光之關鍵要素。

因此,當許多弱勢團體的生計因為政府緊縮社福支出,或是社會愛心捐款減少而被打亂腳步的時候,也就是說「外界補助或優惠」接近、等於零的情況發生時,這麼多的弱勢者明天在哪裡?我們能夠置之不理當成沒看到嗎?

前面同樣的公式若是能夠在「必要管銷支出」的項目中絞盡腦汁去想辦法降低,然後再加上三個很重要的配套措施:

「積極拓展市場行銷」,以及

「研發設計符合社會需求與期待的產品或服務」,以及

「合乎公平正義原則的薪酬制度」。

那麼,即使同樣發生「外界補助或優惠」接近、等於零的情況時,是否就可以承受得住這些大環境變遷的無情打擊?

所有的企業都知道要在金融風暴時期進行內部整理與整頓,這根本就是一句簡單的廢話,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弱勢團體呢?

金融風暴發生後有沒有認真檢討內部長期以來存在於各環節的不良善處並致力謀求改善或突破創新?還是走上街頭拉白布條抗議政府施政無能?泣訴社會沒有愛心?跟自己本身的管控技能或起心動念完全無關?

沒錯,以上這一句話是很嚴重的批判與指責,涵蓋了大多數的弱勢團體,我們等了二年多,才在今日大聲說出來,接下來的日子必將受到各界許多挑戰與質疑:

「質疑我們的想法、作法、操守、能力、等。」

這些都是二年多前就已經預料到的狀況,而且一定會被發生。

許多時候自己常常會對自己對話,問自己說我們這些雜牌軍能做好甚麼事情呢?各種專業能力在哪裡?社會工作、生產技能、復健醫學、內控管理、市場行銷等、,禁得起外界的檢驗嗎?在整個運轉過程中,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承接勞委會專案委外的職業訓練目的是甚麼?是粉飾失業率下降的太平景況?還是為失業者建立第二專長以便重返就業市場?

承接教育部專案委外的人力加值目的是甚麼?是讓整天閒閒沒事幹的年輕人學一門無法謀生的才藝,順便消化一下政府預算?還是讓人力資源素質能夠把深廣度真實地提升?

其實雜七雜八說了一大堆,還是環繞在「目的論」的議題,而且有很深的功效主義考量在其中,畢竟,一個人(或物種)要活下去就要進食,而食物這種東西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定要用甚麼東西去換回來,差別在於怎麼換的問題。有人認真打拼只換得一點點,有人說是因為上輩子積了陰德中樂透彩,不論方法或原因是哪一種,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

「沒有付出的收獲,永遠都不實在,也不保證能長長久久。」

「付出與收獲之間,永遠都有一個平衡點,過與不及都會有問題。」

以上,大概就是我們從想法到作法的一些基本理由與理想,有些部分是艱澀的倫理學理論,它牽涉到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理據;而更多的部分,則是環繞一個眾人皆知,卻知易行難的理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很多的創新思維與程序會不會成功不知道,但我們知道若是不去試著做做看,永遠都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開始要做以前先徹底想清楚各個關鍵環節,所以說萬一失敗了也別怨,簡單得很。

我們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甚至很多地方是沒有前輩經驗的領域,這一路走來倍感艱辛,沒日沒夜地拿身體健康在跟時間賽跑,在經歷二年多一點之後的今天,總算小有成績,在此與大家分享,也請理解並支持我們理想的朋友們,大家共同努力,來為社會弱勢者謀求一些真正有幫助,並且可以長期發展的嶄新模式,這一切的所作所為,完全不需要是基於愛心付出的理由,也無須利用宗教或信仰等輪迴報應的既定公式,而是站在自私的立場來想即可: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遭逢突發變故;今天的別人,有一定的百分比例會變成明天的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賺錢過滿意生活的權利;賺錢本身沒有錯,但要賺得有道裡,自己要心安。」

「想清楚甚麼事情才是真正的重點,甚麼方式才能提供出最大效益,並努力將這些目標逐一實現。」

努力去做、誠心誠意,夢想當然能夠起飛。

萬一失敗了也很好,因為又多學習到一個會失敗的方式,以後小心一點就好!

這樣的人生,是否彩色多了!?

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就只能是這樣子嗎?

您多久沒有在一個很安靜的地方聽聽樹葉磨擦的沙沙聲了?

您多久沒有在空曠的戶外聞到整個空氣中充滿烘培咖啡或茶葉的味道了?

您多久沒有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陽台上仰視滿天繁星了?

您多久沒有在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吃到讓自己味蕾大開的點心了?

若有機會且索費不高的話,您願意把這些感動再找回來一次嗎?

以我們這些五年級生來說,大概都會很願意,因為這些感覺,其實都是我們小時候很習以為常的事情,只是在經過了這麼多年以後,被成家立業的壓力擠壓到無法再去奢求些甚麼,一杯難喝得要死的拿鐵再加一碗魯肉飯,也就這麼打發了一頓飯。

藝術與人文何嘗不是呢?

絕大多數不外乎是從五官開始吸收感覺的第一次接觸,然後再串入內心的深處,讓人感動,久久無法忘懷。音樂如此、畫作如此、雕素如此、色香味俱全的佳餚更是如此,很難嗎?

很難,至少在台灣,依我們看是愈來愈難。

小信插就只能是用來放信嗎?轉盤就只能作為輔助工具的用途嗎?壁畫砂泥就只能拿來作畫面效果嗎?

二個小信插背對背黏在一起會變成甚麼樣子或功能?三個小信插呢?四個呢?一個大信插加二個小信插黏在一起呢?橫著黏呢?斜個角度黏呢?不規則亂黏呢?底下加個轉盤呢?倒吊呢?橫向掛在牆上呢?

哇,好像可以變出很多創意應用。

但請注意,從頭到尾都只是信插再加個轉盤而已,剩下的全部都是胡思亂想,以及把材料拿起來胡亂拼湊一番,馬上就知道可不可行了。

不過癮嗎?還是說看不懂?

好,再來!

三個小信插橫向黏在一起放在液晶螢幕下(或上、或左、或右、或後面、、)會怎樣?或是放到噴墨印表機下會怎樣?黏在餐桌下會怎樣?摩托車或汽車裡黏一個會怎樣?還是那個該死的小信插而已。

可是,難道說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小信插可以拿來胡思亂想嗎?

當我們舉例出信插與轉盤的衍伸應用後,卻只看到有人把我們的「創意」設計直接剽竊去開課招生,而不知道我們所引導的是創意思維,希望大家能夠舉一反三,發展出更多屬於個人的創新風格,剎那之間,我們心中頓覺奇痛無比,偏偏這個人還是我們的學生、、、!

其實生活週遭有太多東西都不完美,因此隨時都能發現可供改良或增強之處,但絕大多數的人都麻痺了,被柴米油鹽給榨乾了體力,也被韓劇及八點檔綜藝節目給搞掛了腦袋。

創意、研發、創新、、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常常問自己一句話:「就只能是這樣子嗎?」

這樣就足夠了,光一句簡單的自我問話,再加上一個稀鬆平常的小器皿,至少就可發展出十種以上完全迥異於原本製造用途的嶄新應用,若是再加上一點巧思,比如說彩繪、立體雕塑、裝飾、拼貼、、等,廣義上來說就可以稱之為藝術了。

很難嗎?


很難,至少在台灣,依我們看是愈來愈難:

「如果每個人都還繼續抄襲、仿冒,而不善用腦袋瓜開始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的話、、、」

「肯定會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