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造訪,您可以在此訂閱文章或發表評論,將您的寶貴意見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更歡迎您撥冗瀏覽下列網站:
官方網站:http://www.TaiwanMingAi.com/
機關批發:http://www.xoworld.biz/
生活美學:http://24h.pchome.com.tw/store/DEAE5T
居家修繕:http://24h.pchome.com.tw/store/DEACEL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在廣義與狹義間徘徊

近一年來有愈來愈多人問我們幾乎是相同的問題,因此在此一併回覆:




問:台灣敏愛所教的拼貼為什麼和別人都不太一樣?



答:本會所教授的拼貼技巧與觀念,是屬於「廣義拼貼」,而非常見的「狹義拼貼」。



不一樣的原因是因為本會對於蝶古巴特拼貼藝術之定義:「把任何我們喜歡的圖案裁切下來,貼到任何我們想貼的物品上。」



因此拿一般常見的餐巾紙或專用紙來做拼貼,然後再花錢買胚體來製作作品,就成為了「狹義拼貼」的範疇,最常見的就是像信插、面紙盒、板凳、布袋、等。



而將身邊隨手可得的素材,透過自己的巧思構圖布局,再透過因為最終目的不同(防水、耐磨或抗紫外線等不同的目的)而所使用的一般或特定用途黏著劑與塗料等的黏貼及表層保護,再加上應用範圍包羅萬象,從居家到辦公環境中,到處都是我們可以拼貼的胚體,即成為本會課程中所教授的「廣義拼貼」技法。



在「廣義拼貼」的世界裡,最終將能夠把所有手工藝世界裡的媒材與技法通通整合應用,諸如:串珠、黏土、拼布、押花、彩繪、縫紉、蕾絲形的紙張圖案、亮片、水鑽、、等等,都能成為拼貼的素材,而生活週遭常見的花草、樹葉、泥土、砂石、貝殼、枯枝、雜誌、月曆、海報、包裝紙、紙箱、塑膠瓶、玻璃瓶、鐵鋁空罐、等,更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手處理的所謂廢棄物或資源回收物品,但也因為這樣的取材,從而讓我們的作品更加豐富與生動,並且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節能減碳又兼具美化環境的概念。



而在「貼到任何我們想貼的物品上」這個議題裡,牽涉到的則是拼貼技巧、黏著劑或塗料的能耐,以及最終保護層處理的品質這三大技術,而且通常都會依據目的之不同,而選擇合乎成本效益,但同時又能兼顧耐久品質的原料。



如果作品永遠都不會碰到水,那麼原料的挑選其實就無須考慮防水的需求,其他的目的也是如此類推下去,因此也就不會掉進所謂「專用或不專用」的迷思裡,當然也更不會陷進「萬用」的陷阱中(常見市面上所謂的萬用保護漆、萬用膠,說既能抗高度溫差變化,而且又能耐磨,仔細想一想,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本會成立至今仍然維持推廣手工技藝為主要目的,因此老是要客人花冤枉錢的事情實在做不習慣,但也因此會讓一些市儈商人及不知長進的所謂才藝老師們討厭我們:「因為我們擋了人家的財路!」這些瑣碎的抉擇在取捨之間,其實我們分辨得很清楚何謂有道理?而哪些又是沒道理?當然,這還是要放到市場上供大家驗證評斷,其中的是非,還要仰賴所有手作愛好者的明辨,並非我們說了算。



以上!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因果來自於自己的抉擇,更來自於自己的道德

  最近有一位業界同好生了嚴重的病,據理解應該是好不了了,心中頓時百感交集,本想說致電去安慰一下,但一想到自去年至今,他以及他所服務的公司老闆一直在仿冒我們、中傷我們,想到這裡,手上拿起的電話,就又輕輕地放了回去,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不論在師資班或職訓課程中,我們幾乎都會講授一門「倫理與道德」的課程,時間很短,幾乎從來不超過二小時,佔課程總時時數不到百分之一,但卻是最我們最不好講的一門課,因為內容比較形而上,虛無飄渺得很,再加上學員來自不同的環境背景與生活歷練,所以這門課上起來會比較辛苦,不講清楚的話很容易產生反效果。



  在這門課的講義中,會讓人連看都看不懂的有二段文字,那是來自德國的哲學家康德(KENT),他曾經說過許多重要的道德原則,而我們引用了其中二個來作為課程內容,這是因為這二個原則最容易理解,但卻最難以遵循:



  一、可普遍化原則:僅依據你能同時意願它成為一項普遍法則的那項格律而行動。



  二、目的自身原則:如此行動,無論在你的人格還是在其他每個人的人格中的『人』,你始終同時當作『目的』,決不只當作工具來使用。



  第一個「可普遍化原則」用我們中國人的講法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是想要有再簡單一點的講法,那麼下面有一些舉例:



  「如果我希望所有人都對我有禮貌,那麼我也應該對所有人有禮貌;」



  「我如果到處亂丟垃圾,那麼同時我也就同意別人可以亂丟垃圾;」



  「我如果希望比別人多得到一些福利或好處,那麼同時我也就同意別人可以比我多得到一些福利或好處;」



  「如果我希望在我無助的時候別人能主動幫助我,那麼我也同意當別人無助時我們應該主動伸出援手;」



  「如果我賣的東西偷工減料,那麼我也要同意接受我所買的東西可以被別人偷工減料;」



  「如果我透過仿冒別人產品的手段來賺錢,那麼我也要同意別人可以仿冒我;」、、、等。



  「可普遍化原則」的基本意思,就是將所有我們自己所思考或行動的準則,拿到四海皆準的秤上面放下去,看看是否都行得通,若是可以,那麼應該就是一個好的思考或行動,否則就應該要再多想想、再思量才行。



  至於第二個「目的自身原則」則是更加抽象。



  「可普遍化原則」講的是我們思考與準則的判準依據,但「目的自身原則」則是針對我們對於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出發點態度來談,由於談的對象是「人」,所以就得更加小心。



  第二個「目的自身原則」所講的「人」是指「人」,而不是指「非人」,「人」是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既有一定形象與存有特質所定義出來的特定對象,與禽獸畫等號的人並不在「人」的指涉範圍內,而是「非人」,這是在一開始就要先界定清楚的。接下來則是我們該如何定位與看待「人」的判斷標準拿捏,而且最困難就在這裡。



  要理解我們「不可以把人當工具」的概念很容易,大家應該一聽就懂,但「把人當成目的」可能就會比較籠統模糊,所以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幾個舉例:



  「一家公司的老闆聘請員工,是為了要這些員工為老闆賣命然後可以讓老闆賺錢?還是老闆基於仁愛慈悲的理由來開一家公司,開發了一些業務,找來一群須要養家活口的員工,並且讓這些員工有一口飯吃?還是說這些員工為老闆賣命的同時,順便老闆也讓這些員工能夠賺一點錢養家活口?到底上述三種理由中的哪一種,才能讓老闆不至於淪入把員工當成賺錢工具的不道德下場?接下來,狀況若是反轉,如果生意不好倒閉,老闆背負龐大債務,同時員工也被拖欠了薪水,老闆要求放無薪假、薪水減半等,以便試試看是否可以度過難關,這樣的行動是否又是基於何種考量呢?是老闆的目的?員工的目的?社會責任嗎?還是有其他目的?」



  「當我經常聽到別人說要我們做好事、要發揮愛心、要助人、、等,說是可以積陰德、可以進天堂、可以有好的回報(好心有好報),那麼如果積陰德、上天堂、好回報不就變成了我們的目的,而那些被我們幫助的人豈不成了工具?成為我們積陰德、上天堂、好回報的工具?」



  而「目的」二字如果僅止於實質層面,到還比較容易理解,更抽象的則是「情緒」、「心靈」、等虛幻層面:



  「幫助別人可以讓我們心情變好;」



  「發揮愛心可以讓自己人格與性靈提升;」



  「、、、;」



  上面那些虛幻的部分對我們而言算不算也是一種目的?那過程中的人事時地物不也變成了「工具」嗎?



  是故,把別人或自己當成工具是相當簡單的事情,把自己當成目的則更是簡單,但是要把「別人」當成「人」,還要當成「目的」,則是難上加難的道德挑戰。



  要做到把「人」當成「目的」倒也不見得不可能:



  「當別人向我們招手希望我們提供一些愛心贊助時,有錢有能力的話就儘管去做吧,而萬一沒錢又沒能力的話,就說聲抱歉也很好;但就是不要強力且極度煽動性的強調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有愛心,搞得雙方尷尬不已,到最後即使捐了,也成了不樂之捐,變成二敗俱傷。同時付出愛心的人也不要指望對方能給予任何回報,甚至是連聲感謝的期待都不應該存在心中,當對方跟我們說了聲謝謝,我們回聲不客氣就好,然後就把這件事給忘記,在我們發揮愛心的當下,就簡單地用直覺與衡量自身能力之後來決定是否要去做,想太多或記太久的話,都很容易產生問題。」



  當我們遵守這二個原則的同時,並不會保證別人也會遵守,也就是說前面所講的所有舉例,都不能顛倒過來之後而還能夠成立:「別人對我如何如何,不代表我可以做出和他們相同的行為。」也就是說當我被欺負了,並不能等同證明因此我可以去欺負別人是道德的行為,這是無法逆轉證成的,而這也是實踐道德會如此困難的主要原因。而且千萬別忘記,我們除了有愛人的能力之外,我們還擁有強大的恨人能力,而這種黑暗的力量是無時無刻在虎視眈眈地蠢蠢欲動,他會在我們意志消沉的時候給我們重擊,讓我們更加陷入罪惡的深淵而不復返。



  最後,雖然很多人並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但並不代表這些人沒有「信仰」,在所有正派的宗教中,其教義中也都存有這二個原則,所以說,實踐這二個道德原則並不違背任何宗教,也不會與任何法律規範相衝突。但是回到現實生活裡,在現代社會中,這二個道德原則其實幾乎不可能無時無刻被人們奉行或被遵守,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在遵守與觸犯之間遊走,我們從來也不認為別人或自己可以達到百分百的境界:「因為那是聖人的境界」,我們只是「凡人」。



  但是這二個基本原則卻必須要成為我們的不滅燈塔,在我們徬徨徘徊時給我們最終的方向指點,就像船隻航行在海上,絕對不會有船隻往燈塔邊靠岸,但是船隻卻絕對需要燈塔的指引才能平安入港,一但燈塔熄滅,肯定要出大亂子。



  就像我們在課堂裡常說的,我們都會犯錯,而且會一直犯錯,但是重點不在犯錯,而是明瞭錯誤之所在、改正錯誤的決心,以及不要再犯相同錯誤的智慧與專業能力,我們認為這才是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才能漸趨愉悅生活的順境。



  當每天天一亮醒來,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會在我們內心深處烙印一個記號,有好的,當然也有不好的,這些記號在我們未來的某一個時空節點,就會引發一連串我們無法預知也無法理解的結果,那個結果是好還是壞,現在都無法量測,而藉由這位業界同好的狀況,將更加警惕我們自己要行端正事,要面對得起自己深層良心的檢視,至於明天,就託付給老天爺去處理吧。



  對於這位業界同好罹患了無法好轉的嚴重疾病,我們只能給他默默的祝福,祈盼他平安喜樂。